第113章 借糧之爭

 “那吳大人的意思是?”孟秀終於開口。

 “我同意左副司的意見,今年准許北領不交歲貢,明年再交兩年的歲貢。”

 “附議。”孟秀開口,三位平令也一致同意。

 三位廷公也沒意見,這事就這麼確定了下來。接著吳鈞又說起他剛剛提到的糧食撥付問題,今日在朝議上想要商議出初步計劃。如今從各地送上來的文書來看,洪災完全退去也就是十月中旬左右的事情,受災地區和災民湧入的地方,要撥付一定的糧食穩定局勢。對於君廷來說,今年是非常艱難的一年。

 朝議結束之後,各家的探子趕緊將北領今年不交歲貢的事往家裡報。對於炎國來說,有諸侯不交歲貢也算是新鮮事了,儘管只是今年,但明年的事情誰又說得準呢?

 若說洪災造成的影響,君土受到的影響最大,整個東北部都受到影響,秋收說是顆粒無收也不為過。再加上救災和天道軍起事等原因,軍務司前前後後調動兵馬萬餘人,糧草耗費更甚。而北領受到洪災的影響較小,救災也只是出了三千兵馬,因此煉明的要求其實並不合理。但奇怪的是,此刻朝堂之上卻無人主動發言,特別是民務司的人,當下君廷的財政之艱難他們是最清楚不過。

 左煜仔細斟酌之後道:“臣覺得北侯的要求不妥,君廷受災嚴重還要平息民亂,糧草耗費更巨,哪裡還有餘糧借予北領?臣提議北領今年可不納歲貢,待明年糧食富餘之時與明年的歲貢一併上貢。”

 溫延反對道:“可是北領出兵救災是我們命令的,如今北領有難,我們卻置之不理,以後可還有諸侯願意聽命於我們?”

 左煜本想說當初是太公大人爭著要東、北二領出兵的,不過還是沒敢說,換了個點反駁道:“諸侯聽命於君上是天經地義之事,不聽就是大逆不道!若不是北領出兵是因為我們的命令,別說借糧,歲貢都不能不交,哪有諸侯不交歲貢的道理?”

 這話無人敢反駁,不過溫延又道:“聽命是聽命,但聽命之後如何做是一回事,出多少力去做又是一回事。北領出兵救災很關鍵,不然誰能保證不會出現第二次民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