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江蓑笠翁 作品

第219章 司馬春的抉擇

 幾萬人的決戰,真正刀槍碰撞的可能不到萬人,更多的是用弓箭襲擾。如果此時從空中俯瞰,燕軍就像一張巨大的漁網正在快速遞收攏口子,而漁網中央的魚兒正在品名逃離。 

 隨著燕軍半包圍圈的形成,密集的箭矢落入密集的突厥輕騎兵當中,殺敵速度比重騎兵正面突進還要快。 

 漢尼拔信心十足地要與燕軍騎兵決戰的時候是四萬突厥騎兵,等到完全脫離戰場倖存下來的已經只剩下不到一半,這一半還大多帶傷。這還是漢尼拔非常果斷地選擇了撤退,如果要硬槓,必定是全軍覆沒。當然更大的損失是帶到戰場上的戰馬,突厥一向是一人三馬。此次因為從藍田出發,到渭河邊將近三百里,為了儘快地滅掉薛禮,漢尼拔是傾巢出動。結果撤退的時候偏離了來時的路,留在後方的戰馬自然大部分歸了薛禮。 

 薛禮在追出去四五里就停下來了,重騎兵速度確實跟不上。剩下的交給了高修。他回到戰場打掃戰場,其實除了戰馬其他的他們也看不上,不過也不能完好地留給司馬春。 

 對於今天決戰的結果薛禮是不滿意的,因為開戰前進入關中的突厥人還剩下將近五萬,現在留下的不過兩萬。剩下三萬突厥騎兵雖然對大楚的威脅大大降低,但經過這麼一場戰鬥。漢尼拔肯定是從此躲著他走。一旦進入城池,司馬春在雍州大小城池裡還有幾十萬的賊兵。薛禮是奈何不了他們的。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突厥人拿騎兵沒辦法,所以戰場上的傷亡大部分來自戰馬和被戰馬摔下來的騎兵。直接陣亡的將士不到千人。但戰馬卻損失了將近三千匹。好在出發的時候有人提議帶上一些備用馬蹄鐵,如此一來損失的戰馬可以直接用突厥人的補上不會影響後續的作戰。 

 尋找突厥騎兵主力決戰的戰略目標算是實現了一半,但漢尼拔帶著人匆忙朝著鎬京方向逃離讓薛禮犯了難。現在武關以東司馬春集結了十幾萬步兵,得知漢尼拔戰敗的消息後司馬春必定第一時間加強武關的防禦。如此一來第二個戰略目標就很難實現。真要強闖可能被東西夾擊,就算能夠全身而退也就失去了意義。而漢尼拔躲進鎬京,搶佔玉門關也就顯得沒那麼重要了。薛禮獨自騎著馬在戰場外圍思考著下一步該如何才能更好地牽制住司馬春又能找機會將漢尼拔滅掉或者趕出雍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