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布衣出 作品

第308章 一舉兩得

    就像袁冬初說的,關於應對通州包裹爆增這事兒,解決方法依然得靠人。

    按照她的猜測,通州如今投遞增加的包裹,體量應該沒有小滿說的那麼嚴重。

    雖然通州是四條河流交匯之地,陸路交通也很發達。

    但對於這個時代來說,無論人口基數、人們的購買力,還是信息交流需求,和她當初見識過的剁手節,完全不是一個量級。

    潘再水面對現在的情況,之所以會束手無策。其一,這是他第一次遇到這種狀況,掌管物流業的時間又短,缺乏經驗;

    另一個原因,也是最難解決的,便是人手問題了。

    即使在袁冬初生長的那個年代,第一次剁手節時,也是差點兒讓當時物流業崩盤。之後也是吸取教訓,提前做應對,才避免了那種情況的再現。

    在現代,準備工作相對要容易很多,隨時隨地就能招募臨時快遞員。在全民教育的時代,收攬、錄單、打包、分揀之類的工作,是個人就能勝任。

    在這個時代卻是不行,投遞行能僱用的人,都是最底層的貧苦百姓。

    這些人,別說斗大的字認不下一籮筐。說玄乎了,斗大的字,他們甚至一個都都不認識。

    而郵寄這種事,還會牽扯轉運,異地再轉異地這種事時有發生。所依靠的,只能是文字。

    雖然誠運有速成法,通過培訓,讓投遞人員快速認識了負責街巷和人名等文字,並在使用過程中不斷鞏固。

    但這些,都需要時間,培訓和被培訓人也都需要投入精力。

    斷斷沒有雙方都很下辛苦的認字,學了投遞的各項制度,等到包裹高峰期過了,雙方便愉快的拍拍手分開,各自行事的道理。

    就算真有這麼奇葩的事情發生,時間上也不趕趟啊。

    想招收上手就能做事的,那得找讀過書、上過學堂的人。常理來看,這種人來投遞行做臨時工,難度有點大。

    袁冬初卻是有主張,事無絕對嘛。

    她首先想到的,是誠運投遞每個門店都會請的、代寫書信的人。

    對於很多代寫書信的人來說,能在投遞行門外支個攤子,絕對是令人羨慕的。

    投遞行剛開始運營時,替誠運代寫書信還看不到優勢。

    但隨著投遞行口碑起來,大家有捎信需要,便會直接到投遞行找帶寫書信人。

    誠運投遞行不但有現成寫信的,而且打折。

    寫信人也願意給這個折扣,因為除了代寫書信的收入之外,他們還有額外的、幫誠運寫單的報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