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舒慕羲和 作品

第804章 理性君主 政治動物(下)

    “臣以為,南洋之道,唯在一個內外之別的‘別’字。”

    皇帝聽到“內外之別”四字,問道:“別在何處?”

    “回陛下。臣以為,南洋可以產稻米,蔗糖、香料、蘇木、靛草、棉花。”

    “但南洋,當一根鐵釘、一杆火槍、一斤鑄鐵、一臺機器、一艘戰艦都產不出。此所謂,內外之別也。”

    “此,為經略南洋之‘道’也。”

    “凡南洋都護,當以此為正途。”

    “其事可行否?其政可施否?皆可以此為準繩,多以衡量。若不識此道者,不可擔都護南洋之重任。”

    “其餘政策,皆為術爾,非道也。”

    皇帝不置可否,也不嗯,也不哦,許久才道:“卿試言之。”

    “回陛下。若北方草原,不產鐵器,必要互市而得茶、米、鍋等。”

    “然,草原產馬,若不互市,或遇災荒,草原動輒十萬控弦之士扣關。在火器、刺刀之前,中原亦騎馬、控弦,勝敗難料。”

    “南洋則不同。南洋便是產馬,亦不能遊過大洋;艦船火炮之技巧,南洋雖有上等柚木檜木,一則無錢、二則無工匠、三則無軍校教授控船之法。只此一樣,便若有不臣之心,又如何成事?”

    “此臣以為,南洋絕無藩鎮禍亂之緣由。此朝廷管理南洋地方之基礎。如此,都護南洋者,或忠、或奸、或有私心、或有逆意,朝廷皆不必擔心漁陽鼙鼓動事也。”

    “便是安祿山為南洋都護,只要南洋無船、無炮廠,縱無李林甫,其亦必為忠心耿耿之唐臣也。”

    “此其一也。”

    “其二,南洋新得,當地土人多叛,心未服也。若天朝西南地方,數百年方可改土歸流,實非一朝一夕之功。”

    “但若使南洋所用之物,無一不從天朝內地所得,時間一久,便與天朝不可分也。”

    “從鐵鍋到農具、從布匹到首飾、從火柴到器具,皆用天朝之物。”

    “時間一久,離了天朝,竟難煮飯生火、穿衣打扮都難。”

    “潛移默化,潤物無聲之下,數十年後,則其語言、風俗、禮法、衣冠形制等等,都難免受天朝影響。”

    “此潤物無聲之術也。”

    “其三,南洋不產器物,天朝卻興工商。”

    “無地之民,入城做工;商賈之輩,南洋貿易;窮苦之流,墾耕爪哇。則可緩民無生之困也。”

    “南洋不能產火柴,則可養活天朝一萬火柴工;南洋不能產農具,則可養活天朝十萬鐵匠……而其用大米換火柴、用棉花換鐵器,天朝百姓有米可吃、有棉可暖,亦是德政。”

    皇帝依舊不動聲色,問道:“既以此為道,又該如何做呢?”

    “回陛下,順其自然即可。”

    “以天朝器物之價格,若在南洋之內,只取值百抽三的稅,南洋又憑什麼能生產出來這些東西與天朝貨物抗衡呢?”

    “若這鐵鍋,假設天朝只賣三錢銀子,運過去便得倍利,不過六七錢銀子。南洋地方需要作出五錢銀子的鍋,方可售賣。商人求利,焉肯做賠本買賣?可他若賣五錢,天朝商賈只以三錢,暫時賠本售賣,不消半年,其產業皆亡矣。待其產業亡矣,再以八錢之價,亦不虧損。”

    “如今天朝器物,物美價廉,便是運到西洋售賣,亦可大賺,逼得西洋各國不得不高關稅。這南洋小國,既在天朝掌控之內,如何敢加關稅?”

    “便是敢加,那西洋諸國,有戰艦數百艘,天朝艦隊不能扣關。這南洋小國,縱然有膽,又如何敵得住?”

    “除此之外,南洋的稻米、香料等,便入天朝,於天朝也只有利而少弊,又有什麼影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