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舒慕羲和 作品

第779章 艱難的第一步(下)

    在場的這些被劉鈺視作大順未來希望的這群人,此時並沒有想這麼多。

    他們主觀上,既不會關注天朝的未來,也不會關注下南洋對將來的影響,當然也不會在乎所謂的海外市場,以及由外而內誘發的改變天下的力量。

    主觀上毫不在乎。

    他們只關心錢。能賺多少錢。

    對於投資南洋貿易到底每年能分到多少年息,他們內心其實也沒底。

    這時候劉鈺在那裡看似淡然地喝著茶,這些人也和劉鈺算是熟悉了,並不忌諱,一桌桌的人討論起來。

    劉鈺按照土地的收益,來計算這些人內心能接受的回報率。

    這些人卻沒有過多的考慮土地問題。

    因為,大順囤積土地確實賺錢。

    但是……

    大順內部割裂的經濟基礎,使得囤地也不簡單。

    江南地區的土地兼併問題一直沒有解決,但是土地一旦超過了二三百畝之後,想從這些擁有二三百畝土地的人手裡買地,就很難了。

    人家基本上不會賣。

    而為數不多的小農,他們確實會破產、確實有時候缺錢不得不賣地。

    然而,他們的地又不是連成一片的。這家賣個三分地、那家賣個五分地,一小塊一小塊的。

    囤地也不是不能囤,但是東邊一小塊、西邊一小塊,管起來麻煩不說,只說手裡這麼多的銀子是否能一次性買那麼多銀子的土地?

    如果不能,這些銀子本身就是死的。

    大片的土地、田莊之類的,擁有者自己手裡也並不缺錢,在土地回報率這麼高的情況下,在大地主、大田莊所有者沒有破產之虞的情況下,也很難買到手。

    這就好比手裡的一萬兩白銀,理論上,全部買地,每年40%的回報率,能賺四千兩。

    可是,現實裡,可能這一萬兩白銀,卻只有三千兩銀子的土地賣。剩下的七千兩,只是理論上買地的回報率更高。

    理論和現實的矛盾之下,使得他們並沒有如劉鈺所擔憂的那樣,準備張口就來個至少20%的回報率。

    林允文更是和一桌上的人談到了另一個問題。

    “如今朝廷每年賑濟救災的錢,越發多了。朝廷手裡有錢,這賑災也就能多花了。”

    “加之如今海運昌盛,從遼東到廣東,船隻往來,若走黑水洋,月內即到。”

    “即便遇到天災,倭國的米、遼東的麥、暹羅的米,皆可轉運。這幾年米價很是穩定,甚至一些地方的米價因著南洋米的進入而日賤。加之天災朝廷以米賑災,尋常人家若非萬不得已,也難將土地售賣。”

    “加之在這裡買地不很好買,大部分土地都已阡陌相連輪不到我們了。剩下的,便是小塊小塊的,也不甚有什麼滋味。”

    “若是日後朝廷從南洋賺到了錢,我看若遭了災,各地的蠲免怕也多起來。這倒是不可不考慮。”

    他說的,也正是大順南方的一些現實。

    南洋是產米地,而且大米的價格還是很便宜的。

    伴隨著人口漸多,朝廷對大米多采取免稅的政策。

    加之松江等地的海關,管理日嚴,剋扣勒索之類的事雖也有,但終究和以前相比少了許多。

    海運的低成本、航海術的進步,使得大順終於有了“河西荒、則移河東之糧”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