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舒慕羲和 作品

第776章 東印度公司模式水土不服

    說的朝廷滿意了,自己的同行們肯定不滿意,日後免不得要被排擠。

    這時候啥也不說,便是聰明人的選擇。

    長久的沉默中,這些新興階層們思慮良多。

    若是真的說真心話,到底想要什麼樣?他們心裡其實也有譜。

    這個時代雖然沒有滿清,也沒有滿清的十三行制度,以及大順既然下南洋了那麼擔心西洋船靠近漕運起點而將貿易中心轉移的可能當然也沒有了。

    然而,若說這些商人們所能想象出的、最符合他們心中期待的貿易模式,當然還是類似於十三行的模式。

    不過下了南洋,這表象就會有些改變,內裡還是一樣的。

    無非是朝廷用地丁銀、鹽稅做軍費,造艦,擴軍,控制南洋。

    像荷蘭人統治南洋一樣,對香料進行嚴格的管控,禁止私人經營。

    然後,將對西洋貿易的壟斷權,授予這些大商人組成的行會、商行。

    這樣,賺錢的是他們、花錢的是朝廷,自己啥也不用管,大順的手工業基礎加上南洋的香料,真的是坐在家裡數錢就行了。

    若真是這樣,真正的大豪商,不搞個三五千萬兩白銀、不做東印度公司的債權人、不買紐約的地產、不投資北美的毛皮貿易,這都對不起他們的壟斷地位。

    這種模式,是劉鈺最為討厭的,也是一直以來極力避免的。

    從純粹的商業角度,這種模式無疑是商人們最喜歡的:想要把市場和運輸都把握在自己手裡,那就要打仗、要花錢,這都是成本。

    能以極低的成本,獲得超額的利潤,誰會去想著花高昂的成本、賺取可能更高的利潤?

    只不過,在場的這些大順的新興階層裡,地位低的,不太敢在這種時候說話;地位稍高一點的,早就和劉鈺有所接觸,知道劉鈺完全不喜歡這種毫無進取心的獲利模式。

    再者剛才劉鈺的話已經說的相當清楚了,花著農民繳納的地丁銀和鹽稅,去給商人階層賺利益,除非大順是金融資產階級專政,否則這是絕不可能的。

    眼看這些人都不說話,劉鈺嘆了口氣,心道真他媽的是爛泥扶不上牆。

    “你們既不說話,我便說了。”

    “我也猜到你們心裡在想什麼,但我要說一句:真要是坐地收錢,朝廷花的國庫銀子、用的國家的軍隊,那這好處憑啥要分給你們呢?”

    “要說你們覺得朝廷就算這麼幹,也得找商人組建商行,領官商之地位,到頭來還得用你們做牙行、皇商。”

    “可我要說,你們覺得本官是不懂貿易?還是本官自己幹這事,幹不成?是不是非得用你們?”

    說罷,眼神頓時冷峻起來,在赴宴的眾人身上游走一圈,銳利無比。藉著中央朝廷兩千年積累的威壓,讓在場的商人一個個渾身不自在。

    除了兩年前習慣的威壓,還有劉鈺之前幹過的那些事壓身,叫這些商人不得不認真思考劉鈺的話。

    的確,真要是坐地收錢,朝廷幹嘛還要用他們?

    一個個均想著,之前鯨侯赴日本、搞貿易、又組建中瑞聯合公司,真要搞對外貿易,在場的哪一個比他對西夷諸國更瞭解?

    若論商業手段,比起在場的這些人更是不弱。

    確確實實,朝廷如今是完全有能力搞官辦壟斷專營的,而且完全可以繞開他們這些商行做中間商。

    一些人從劉鈺的語氣中聽出了怒氣。

    可也有一些人,卻覺察到了商機。

    反向思維一番,便覺得這是好事。

    如今朝廷不缺錢。

    不缺關係。

    不缺對西洋貿易的理解。

    不缺航海術。

    也不缺能組織大規模貿易的人。

    什麼都不缺,這種情況下,鯨侯仍舊說朝廷可以給眾商人機會,那豈不就是真的有機會了?

    做過劉鈺的日語翻譯和日語老師的林允文,察言觀色之後,主動出面道:“鯨侯且息怒。鯨侯的本事,我們自是佩服的,誰人不知若是鯨侯主持貿易,定會大賺?”

    “只是……這下南洋,雖不是前所未有之事。可是這如何貿易,卻的確是前所未有之事。”

    “昔者,三保公下南洋,這南洋獲利,皆是將香料運歸國內售賣。如今許多年過去,南洋貿易一直不曾中斷,即便荷蘭人壟斷,香料貿易走私依舊不曾斷絕。這國內已無多少利潤增長的空間,自是要賣到西洋去。”

    “此其一之不同於故事。”

    “二者,聖天子仁慈、朝廷寬大,亦給我等發財機會。這又與三保公下西洋之時不同。”

    “前後無故事可鑑,便只能放眼如今。”

    “然而,不論荷蘭、英國之東印度公司,雖有可取之處,但卻與天朝制度不合。”

    “兵者,非聖人不可用。”

    “政者,非天子不可制。”

    “我等不過商人,焉敢野望東印度公司之兵、政?”

    “是以,我等實在不知該如何辦。”

    這正是今天這件事的關鍵處,林允文的話,如醍醐灌頂,將那些尚且不自知的商人們都喚醒了。

    附和聲頓時響成一片。

    “然也!然也!”

    “兵、政之事,我等一介草民,焉敢野望?”

    “英荷之制度,我等斷不能學;這三保公舊事,若學又猶若刻舟求劍、守株待兔。是以還請大人定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