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舒慕羲和 作品

第716章 歸義軍(下)

    “昔日,張議潮於沙洲起事,歸義軍縱橫沙洲。張議潮固然忠勇,但吐蕃勢大,周邊又多有強國,復歸國朝,亦是原因。”

    “我等本領的就是朝廷的欽命,忠義二字,也多知曉。但即便是那些欲要自立稱王者,若無朝廷支持,在南洋也難立足。”

    “若想立足,總要資金,便不可避免要與西洋人打交道,以便賣貨。久而久之,若無海軍保護、貿易命脈又握在別人手中,唯有被西洋人吞掉要求繳稅這個結局。”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沒有朝廷的支持,華人在南洋立國就是痴心妄想。著實是難。”

    他說了這麼多,便是從非常現實客觀的角度,說清楚在南洋自立的可能性極小,甚至根本不存在。

    只要朝廷的海軍尚在,在南洋自立,難度和在天津、山東等地稱王造反差不多:真要能成事,便直接殺入京城奪了鳥位;但若沒這等本事,自立也根本站不穩腳。

    不存在一個在天津、山東等地長久割據的中間選項。

    李欗也聽出來了牛二的言外之意,笑道:“你倒是小心。鯨侯不過是誇誇你而已。昔日張議潮如朝為質,還不是因著唐時藩鎮已起,中央無力?若不然,何需如此麻煩?高仙芝、封常清時候,安西常有數萬大軍,亦不曾見唐皇心憂。”

    “你且放心就是,你還夠不著鳥盡弓藏這個詞呢。連個爵都沒封了,哪有資格想什麼鳥盡弓藏?”

    “不過,先明後不爭,規矩還是要有規矩的。朝廷的意思,便是將歸義軍重編,調往錫蘭。而爪哇等地的守備,自從別處招兵。朝廷自有打算,倒不是說怕你們盤踞於此,樹大根深,將來尾大不掉。”

    “如你所言,只要朝廷海軍尚在,南洋就安穩的很。這事兒,你也與軍中人多說說,調往錫蘭,日後衣錦歸鄉,不是說叫他們去做炮灰的。”

    “歸義軍都是好漢,而且又熟悉了這裡的氣候、適應了訓練,正是極好的兵員,朝廷愛惜還來不及呢。”

    要把歸義軍調走,調到錫蘭準備入侵印度,既要做好士兵的安置,也要和這些歸義軍的軍官們說清楚。

    樞密院選來的這些人,都不是酒囊飯袋,而且這幾年他們做的確實不錯,都是可用之才。

    就南洋這情況,樞密院早就討論過,劉鈺也多次上書皇帝,把南洋的情況說的非常明白了。

    南洋封建,是絕對不可取的。

    只能軍鎮化,都護府化,控制幾個要地,對南洋實行貿易控制即可。

    只要朝廷的海軍在,能把控對歐洲的貿易,南洋就穩如泰山,根本不存在造反、自立之類的情況。

    不能封建南洋,因為大順此時並沒有資格在經濟上,做南洋的天朝。

    大順不是香料的主要消費國,欲當新型的天朝,加深貿易控制的那種新型天朝的前提,就是天朝必須是藩屬最大的市場。

    否則舊的宗藩體系,其實是難以維繫的。天朝此時既不能做到一些貨物就此一家別無分號、也不能做到天朝的市場能讓你們這些藩屬發財。

    而新的宗藩體系,是要加深貿易的,要當體系內最大的消費市場的。

    但新的天朝體系,大順暫時也確實做不到,現在只能是一種特殊的過渡期。

    南洋的各項高貿易額貨物,大順基本都不是第一進口國。

    一旦在南洋搞封建,理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南洋的封建諸國肯定會和西方走的更近,至少在大順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市場之前,絕對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