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舒慕羲和 作品

第701章 優勢在我

    “在亞洲範圍內,這是公司第一次圍城而非攻城。我想,這會是一場標誌性的事件。”

    “在歐洲,這個標誌,是四國同盟戰爭後,我們拒絕參加和會,放棄了大國地位。”

    “許多年後,如果公司在東南亞失敗,人們一定會記起今天這場圍城戰的。這些蠻族們,將從這場圍城戰,看到我們的虛弱。”

    瓦爾克尼爾心有不甘,感慨萬千,卻又不得不這麼選擇。他對公司的前景,感到非常的渺茫。

    公司的根,是荷蘭。覆巢之下無完卵,皮之不存毛將焉附?荷蘭的衰落,公司在東南亞的統治,又能維繫多久?

    真的能在眼紅的英國人手下,繼續保持現在的統治嗎?

    他來的時候,是橫行無忌的螃蟹心態,想要快刀斬亂麻,一波把華人奴工殺乾淨、完成巴達維亞的產業轉型。

    但現在,經歷了太多,見識到了大順的崛起、華人的起義、大順的炮艦外交,強迫公司朝貢、英國人到處搗亂等等,他的心態早就崩了。

    第二次對火山地區義軍的圍剿,義軍的戰術簡單粗暴,頂著荷蘭人的排槍,列陣前進到四十步範圍之內,舉槍齊射,然後刺刀衝鋒,瞬間擊潰了圍剿的荷蘭殖民軍。

    這種戰術更加除了讓荷蘭人更加確信這些人背後有英國教官之外,更重要的是讓瓦爾克尼爾看到了這支義軍的組織度。

    能夠頂著火炮集結、頂著火槍亂射陣型不亂,前進到足夠近的距離來一輪齊射……意味著,今天不圍攻而是選擇強攻的話,將在雙方的接觸線附近,展開一場血腥慘烈的拉鋸爭奪。

    瓦爾克尼爾對自己手底下的軍隊,沒有信心。

    一旦進攻受阻,一旦場面過於殘酷,軍隊這邊很可能拒絕繼續參戰。因為這些殖民地軍隊,根本沒打過像樣的硬仗,之前的鎮壓都是順風仗。

    而且,最關鍵的一點,一旦攻城受阻、或者攻城正在進行的時候,義軍的另外部隊忽然從側翼襲擊,那麼這就可能是一場大敗。

    他輸不起。

    這是他手裡僅存的能調動的機動兵力了。莫說這裡,便是本土又怎麼樣呢?連兩萬人的野戰部隊都拉不出來,當年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的時候,荷蘭可是拉出了13萬正規軍。老太太過年,一年不如一年。

    這些義軍給瓦爾克尼爾留下的印象,也讓瓦爾克尼爾不得不防。

    起事的時候,佯退伏擊;第一次反圍剿,也是佯攻井裡汶外的大片香料園,吸引荷蘭援軍,圍園打援,擊破其一部。

    所以瓦爾克尼爾擔心今天還會故技重施:一旦自己的部隊以攻城陣型展開,萬隆地區的義軍忽然從背後殺出,在已經將陣型展開的情況下,那就是一場屠殺。

    一開始他想的還挺好的,靠幾艘軍艦上的將近300門大炮,百炮其發。

    再用叫這些亞洲民族驚歎的攻城技術,為公司在東南亞統治暫不崩潰,不至出現烽煙四起的情況,多續幾年。

    但看到對面的防禦體系,以及彷彿量角器畫出來的轉折線壕溝後,他便不得不放棄這個美妙的想法。

    既然選擇了圍城,那就簡單了。荷蘭士兵也都鬆了口氣,攻城戰本就十分殘酷,他們也不喜歡。

    圍城就簡單多了,在大海上一般三個月就會得壞血病。這地方又這麼炎熱,在東南亞的雨季來臨之前,城裡估計也就剩不下幾個人了。被俘的荷蘭人又不在城裡,他們也沒有什麼可擔心的,就算在城裡,最多也就是一場人質博弈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