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舒慕羲和 作品

第695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上)

    親信確定了杜鋒的意思後,便行告辭,匆匆返回了康提城。

    “他們願意每年進獻10頭大象。”

    雖然大順這邊的翻譯,明明確確說的是“回送”,但拉傑辛赫的親信說的卻是“進獻”。

    只不過,這不是秦漢時候,中國的名聲居然還能讓夜郎國自大。拉傑辛赫即便對中國瞭解不多,卻也知道絕對不可能用“進獻”這個詞。

    荷蘭人和他們打交道的時候,面見國王的時候,都是雙膝跪下的。因為荷蘭人為了做生意,什麼事都願意做,在日本不也老老實實地每年商館館長去參覲交代。

    但荷蘭國雖強,可終究名聲不顯;中國雖自永樂之後便與錫蘭無有官方往來,可名聲在外。

    拉傑辛赫對這個詞彙的翻譯笑而不語,心裡對這個回應相當滿意。

    十頭大象沒幾個錢,重要的是一個態度,以及給國內一個交代。

    現在看來,大順和葡萄牙人、荷蘭人都不一樣,更符合康提王國的國家道德的體系。要不然,能把荷蘭人打跑,又不是害怕康提王國,這已經足夠示好了。

    “如此,就準備最為尊貴的禮儀吧。讓中國的使者,乘坐大象入城,巡遊街頭。”

    乘坐大象入城,這是康提王國最高的禮儀了,大象在佛教圈裡有極高的特殊地位。相對於天朝的文化,不說比之龍鳳,謂之白鶴,當無問題。

    命令傳達下去之後,與之同時進行的,還有一場“造神”的宣傳。

    康提王朝的百姓有一定的凝聚力。

    這種凝聚力既源於錫蘭自古以來的治水傳統,因為雨季旱季交替的緣故,錫蘭在印度地區算是比較有組織力的國家了。

    也來自於外來文化的衝擊,尤其是宗教的衝擊。

    這種外來的宗教,使得僧伽羅人算是產生了模糊的“我是誰、我不是誰”的意識。

    從孟子、墨翟、楊朱等百家爭鳴的時候,佛教就已經紮根,阿育王的兒子和女兒親自來傳的教。

    這裡不但供奉著據說是唯一的、真的、釋迦摩尼的佛牙。而且據說還從那株菩提樹上折了枝條,在錫蘭種植,錫蘭的各處寺廟前的菩提樹,據說都是那株菩提樹的子孫。

    這種濃厚的宗教背景,大致可以類比於儒家之於天朝,實在是浸在骨子裡的東西。

    這種背景之下,這場造神的造勢,也就變得簡單起來。

    康體城的百姓,都知道歐洲人壞。

    當初歐洲人剛登陸的時候,他們對歐洲人一無所知。

    葡萄牙人剛登陸的時候,錫蘭人對這些歐洲人的印象,和那些印第安人對歐洲人的初始印象沒有什麼區別。

    “一些膚色古怪的人在科特登陸。他們穿著鐵衣、戴著鐵帽子。吃白色的石頭,並大口的喝紅色的血。他們的武器如同驚雷,連須彌山都能震倒。”

    這個原初的印象,不算好也不算壞,沒有什麼特殊的感覺。

    後來葡萄牙人強制改信之類的事,自然會引發佛教的反擊,僧侶階層是筆桿子,他們當然不會說異教徒半點好話。

    不過最為關鍵的,或者說最為根本的因素,還是經濟基礎、經濟結構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