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舒慕羲和 作品

第672章 伐韓?伐蜀?(下)

    法國的戰略走向,直接決定了大順對歐洲的貿易戰略成敗。

    包括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內,1779年走錠精紡機和瓦特蒸汽機融合之前,紡織品這個大宗貨物的對外出口沒有任何優勢。

    很多人對工業革命之前的積累有所誤解,但事實是,非洲在整個18世紀,拿到的歐洲的貨,都是麻棉混紡品,比起亞洲貨沒有任何優勢——質量不必提,價格也沒優勢——在後世20世紀末期吃飽了撐的的階層興起亞麻復興之前,麻布和棉布比就是垃圾。要不然也可不可能法國一年判處幾十人、上百人違反《棉布禁止令》,法國又不是沒有麻布,可真就有人冒著蹲監獄和罰款的風險穿棉布。

    中國明清戲劇裡,女豪傑在家的時候,都是紡棉花的;而歐洲童話裡,公主不是搓蕁麻、就是紡亞麻。

    印度自有底蘊,華夏的底子源於朱元璋的棉花推廣。歐洲現在強的不是手工業,而是航海術、幾何學、天文學和宗教同化能力。

    各家東印度公司在各國工業水平質變之前,掙的是歐洲老百姓的錢,和永樂朝靠下西洋和禁海來壟斷香料收益沒有本質區別。

    這一點物質基礎,就是荷蘭可能買辦化的最主要原因。

    劉鈺希望把荷蘭的金融和商業資本買辦化,而不希望荷蘭徹底淪為法國的附庸。

    法國的科爾貝爾國家工業主義和極強的干涉經濟,若過分影響荷蘭,會引發比奧蘭治家族成為世襲公爵更可怕的資本動盪,只怕到時候紛紛出逃,歐洲金融中心從阿姆斯特丹轉移到倫敦。

    資本是有腿的,尤其是不做實業的金融和商業資本,跑的飛快。所以劉鈺對法國不抱任何希望,因為法國距離後世的“高利貸帝國主義”差了一大截,現在分明是國營工業化主義,這樣的國家和大順的手工業根本就不可能合作。英國人、瑞典人都嘗試養過蠶,但是氣候就真的養不活。北意大利這個絲綢產地大順的絲綢都能賣一些,法國的貿易保護主義和國營工業化國產替代,真的是一點都擠不進去。

    英荷之間的矛盾,和大順與荷蘭的關係,是相輔相成的。攻下南洋,與荷蘭合作,英荷之間的矛盾就會急劇擴大,也可以促成英荷戰爭的開啟。

    劉鈺連唬帶騙,繞了這麼大個圈子,路易十五其實是有些懵的,而且內裡也是將信將疑的。

    那個張儀和司馬錯關於戰略的討論,聽起來確實有道理,放在歐洲也確實說得通。

    路易十五設想著肢解奧地利,但劉鈺用張儀和司馬錯的戰略辯論,說肢解奧地利就是“周自知失九鼎,韓自知亡三川,則必將二國併力合謀,以因於齊、趙而求解乎楚、魏。以鼎與楚,以地與魏,王不能禁”。

    對待神羅諸國,不要做得太過。三晉之間,你一個外人拼力搞死一個,便宜的是另外兩晉,而不是你。再說還有個英國這個大攪屎棍子,你不先把英國搞掉,就摻和中歐的事,那不是自討苦吃?

    道理都說的很明白了,路易十五也能明白這其中的道理了,可終究還是意難平,總覺得不爽。

    他想著的這場戰爭,在大順參戰之後,戰果將是法國徹底獲得歐洲大陸的霸權。直接奧地利、控制北意大利、遏制英國、趕走英國在神羅插得釘子漢諾威、附庸荷蘭。

    但按劉鈺這麼一說,雖很隱晦,但其實是說:“你在想屁吃”。

    根本達不到這個戰略構想。

    所以,消停點,心裡有點批數,為下一場戰爭做準備。一切戰果,圍繞著下一場戰爭的預備而索要。

    劉鈺也實在不好意思把話說的太明白。法國人現在想要的太多,但底子根本沒那麼厚,實力也根本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