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舒慕羲和 作品

第三零六章 天選之子

    後面還需要整場戰爭打成焦灼的平局,雙方無力再戰,休養生息,等待機會下次再來。

    還需要集權之後,威廉四世不要當個耙耳朵,如果將來生了男孩,一定要找荷蘭貴族作為宮廷教師,而不能讓安妮公主找英國的宮廷教師。

    因為本廷克伯爵、以及大部分奧蘭治派,對這位英國長公主的觀感都不好。這位長公主眼高於頂,認為英國比荷蘭高級,對荷蘭的種種不屑一顧,如果將來的繼承人在其影響之下過度親英,荷蘭也不可能復興荷蘭,不能傻乎乎地當英國在歐洲大陸的橋頭堡。

    本廷克伯爵希望的局面,是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各方打成平局,無力再戰。然後迅速扭轉外交態勢,中立、趁著休戰期完成內部變革、統合力量完成真正的七省統一、隨後聯法、反英,打破《航海條例》、打破英國在商業和工業上對荷蘭的壓制。

    一整套計劃裡,每一步都困難重重,需要天時地利人和,才能扭轉局面復興成功。各種意外,都可能讓計劃毀於一旦。

    最簡單的意外,比如威廉四世早亡、導致安妮公主上位,英國長公主會反英親法嗎?

    但沒有辦法。

    人口、縱深、地理、位置,這些先決條件,決定了荷蘭想要戴上那頂霸主之冠,要比那些大國付出更多、也需要更多的上帝的眷顧。

    國之盛衰,按說不能把希望寄託在國際形勢全都往自己有利的方向上變化。

    可這就像是那句“遠交近攻”一樣,是對大國說的,不是放之大小而皆準的。大國可以自己改變國際局勢,而小國只能在國際局勢的迷局中,找準方向,順勢而為。

    荷蘭想要復興,需要所有的條件都達成,而且每一步都不能出意外。

    只是,威廉四世覺得第一步就太難了。

    他聽懂了第一步的關鍵,是要藉著“朝貢國”一事,煽動民眾的大國情懷和國體尊嚴熱情,讓攝政派背這個大鍋。

    但自己上位,其實也不解決這個問題,而是默許東印度公司繼續這麼辦,只要讓民眾漸漸淡忘此事即可。

    至於後面的事,就要寄全部希望於戰場上的勝利。沒有勝利帶來的威望,他這個執政官也是什麼事都做不成。

    “親愛的伯爵,您的意思是說我不要對民眾有任何的承諾?”

    本廷克伯爵對這句話表示贊同,恭敬無比地回答道:“是的,殿下。您一定要記住,不能夠給民眾任何的、具體的、實質性的承諾。”

    “只要不承諾,就不需要負責。而民眾想要的東西,攝政派一定不能承諾。在內政上,您上位之後或許什麼都沒有改變,但至少不會比攝政派更差。那麼,攝政派又怎麼可能再把您趕下來呢?”

    “日後若是戰爭勝利,可以做,但絕對不能提前說。”

    “我會去和中華帝國的侯爵進行一些接洽,詢問一下他的訪問行程。在他們離開的時候,就是我們準備向阿姆斯特丹進軍的時候。”

    “這位侯爵大人,給了我們極大的幫助。攝政派不管是接受勘合貿易、還是接受關稅協定,我們都有理由,煽動起足夠的情緒。”

    “對中國來說,這是兩個不同的選項。但對您、對我們這些人來說,意義卻是一樣的一場攝政派的執政危機。他們無論選什麼,都是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