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舒慕羲和 作品

第二九五章 煽風點火

    這個巴達維亞共和國,有雙重意義。

    其一,三代之治。

    其二,自古以來。

    問題就出在這個“三代之治”上了。

    如果這個國族神話,只是自古以來,其實大家都能接受。這個民族想象的共同意識,也就基本成型了。

    但當年的荷蘭的民族精英們,既要自古以來,還要三代之治,這就出問題了。

    兩千年前的巴達維亞共和國的“三代之治”,是自由的、小的政府、商人權力不受制約的、分權到省的、沒有君主的、共和的。

    於是,寡頭派、等級制度共和派,對這個兩千年前的巴達維亞共和國,大加利用。

    但他們又渴望城市自治,並不希望真的存在一個捏在一起的真正的國家。

    所以,他們拋棄了自古以來,只想要三代之治。

    然而,奧蘭治親王派,對這個神話中的“三代之治”是極為反感的,他們想要執政官、貴族、執政官權力、希望將七省捏在一起,重現輝煌。

    於是他們做了一件十分……智熄的事。

    他們花錢買人、買輿論、搞考古、造聲勢,藉著18世紀普遍理性和科學崇拜的風氣,用詳盡的考古資料證明了一件事:巴達維亞共和國,根本不存在,就是個編出來的神話!

    這和大順將來有一天考古證明三代之治不存在,可不是一回事。

    三代之治不存在,可夏商周秦漢真真實實的存在,破滅的只是託古改制,卻破滅不掉已經形成的國族。靠理性一樣可以設計出更好的制度,不一定非得復古。

    然而荷蘭就不一樣了,荷蘭可沒有夏商周秦漢……巴達維亞共和國這個神話,有雙重使命。

    站在一個完整的荷蘭國族的角度看,這相當於倒娃的洗澡水,順便把孩子一起倒了。

    可站在奧蘭治親王派的角度,這就是一半黑、一半白的一盆水,不如全部倒掉。

    於是。

    支持巴達維亞共和國神話的一派,只想要三代之治,不想要自古以來。

    反對巴達維亞共和國神話的一派,只想要自古以來,不想要三代之治。

    國族認同的構建,伴隨著奧蘭治親王派的考古學證據,徹底破滅。

    隨之而來的,就是法國恐怖的文化入侵。

    在精英們編造的巴達維亞共和國神話中,也塑造了荷蘭的民族精神、禮儀等等一系列的東西。

    但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在17世紀荷蘭黃金時代所產生的國族神話,其道德、禮儀、民族精神等,必然是依託在現實基礎上構建的:簡樸、吃苦、狂熱、誠信,那是荷蘭取得“海商馬車伕”稱號的基石,也是當時的經濟基礎塑造的民族精神。

    只是以那些現實為模板,套在了編造的巴達維亞共和國神話中——就像是大順的天庭故事,那也是各司其職,宛若朝堂。

    但是,伴隨著荷蘭的衰落,經濟基礎不再存在。之前一百年的奮鬥,使得荷蘭的存量極大,財富積累極多,可是又沒有了百年前那麼容易賺錢的環境。

    放貸、包稅、投機,成為了賺錢的方式;而打漁、跑海、紡織,被各國基本掐死了。

    富的越來越富,窮的越來越窮。

    而人富起來之後吧,都琢磨著想當貴族,尤其是貴族禮儀,肯定會在最富有的資產者那復興。

    上層人引導著文化潮流,不是說創造,而是他們會引導趨勢。

    此時的歐洲,最貴族禮儀的國家是哪個?

    反正不是後世被吹上天的英倫,而是還沒有上斷頭臺的法國。

    此時的法國絕對有資格在歐洲放狠話:如果沒有斷頭臺,不出百年,整個歐洲的上流社會都是法國範兒,都要說法語。沒上斷頭臺、破除舊思想舊道德舊文化之前,你英國也好配在法國面前談貴族範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