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舒慕羲和 作品

第二三六章 帶緊箍咒的好漢(下)

    ()        巴達維亞通往火山區的路上,二十名大順士兵護衛著一名武官,正朝著火山區前進。

    跟隨的還有兩名荷蘭公司方面的人,以及十二名布吉斯僱傭騎兵,四名去交涉的勃良安印尼土著貴族,腰間明顯可以看到標誌性的印尼劍。

    這武官穿著藍灰色的、繡著熊羆補子的官服,頭戴三梁冠,腰間束帶上插著兩支黃銅件兒的泰興十五年式的燧發短槍,大熱天的馬背上也有一個卷在一起的、藍紋的羊毛呢絨大氅。

    若在京城,只看這打扮、腰間的火槍和馬背上的氈毯披風,便知道這肯定是靖海宮出身的。要麼是到樞密院當參謀的五六品參謀官、要麼是新建的什麼外交部的駐外武官。

    這群人,名義上,是史世用說,天朝在這些華人心中還有幾分薄面,如今皇帝仁義要作保移民,是讓這些人去勸降的。

    荷蘭這邊當然欣然同意:如果成了,好事;如果不成,起義者殺了大順的官員,那就更好了。

    畢竟這位皇帝特使對其定性為“打漁殺家、官逼民反”,真要剿滅,至少也得跟大順通個氣,以免大順藉機找茬。

    荷蘭人覺得,華人好像很尊重他們的皇帝或者朝廷,至少在巴達維亞這邊看來,城內的華人對他們的朝廷還是有些信任的。

    所以也派了兩個公司員工跟著,大順這邊自己出錢僱了一些布吉斯騎兵一併跟著,四個本地土著貴族那也是去談談希望這些起義者歸還他們在茂物的家產的。

    但實際上,史世用是派這些人去給起義軍送槍、送戰馬、送“新聞”、交流聯絡的。

    帶隊的官員自是靖海宮出身的,一路上想著可惜“傳旨勸降這種事,從船上拆幾門大炮送去確實不像話”,不免有些黯然。

    四十匹戰馬、四十條槍,只能算是聊勝於無。

    這邊帶頭起事的,用的是化名,這官員知道多半是自己的同窗,卻不知道這“牛二”到底是誰。

    一路上琢磨著史世用交代他的事,心道史大人不愧是在倭國幹過許多年臥底的,這種事果然專業。

    史世用自然是不可能親自來,他還要在巴達維亞召集華人、宣讀朝廷政策,穩住人心。

    畢竟對朝廷來說,起事的這群人,最大的用處其實也就是把最有反抗精神的那群人拉走,不要混在奴工中,導致遷徙錫蘭的事再生事端。輕重緩急,史世用站在朝廷那邊,自要分清。

    四十人快到山區的時候,就看到了一些被起義者攻佔的村社。這些村社的人看著這群大半是華人的小股部隊,既不驚慌,也不恐懼,雖說也沒有諸如簞食壺漿之類的舉動,可這官員心裡有數。

    不反對,至少證明起事的哥們兒已經可以在這裡站穩了。

    出了村落沒多久,就看到對面的樹林裡有人伸出了火槍,用福建官話喊道:“對面的,你們是幹什麼的?我看你好像也是唐人?”

    打著官腔報上了名號後,這邊的官員喊道:“都是天朝人,我有事要見見你們的頭領。你們便去通報,我就在這等著。只說朝廷派來的人。”

    對面直接罵道:“怎麼,招安招到爪哇來了?荷蘭人要對我們打打殺殺朝廷不管,孃的,老子剛拉桿子起事,朝廷倒是立刻就派人來招安了。什麼狗屁朝廷?”

    護衛的士兵不知其中的事,正要下馬,官員揮手示意不要衝動,只是罵道:“你們才幾個人,就敢談招安?朝廷天兵百萬,沒有個幾十萬人,哪有資格招安?不要廢話,只管告訴你們的頭領,我有要事談!”

    說完,叫士兵們迅速警戒,退到了一處樹林不多的空地處,佈置了警戒。

    跟隨的兩個東印度公司的員工看到大順的士兵訓練有素,也暗自記在心中,也好回去複述。

    好半天時間,遠處才出現了一支隊伍,絕大多數都是華人面孔,嘴裡說的多半也是福建官話。

    終究天朝還有點面子,當然也可能是同胞間的樸素情誼。

    這要是荷蘭人,不可能這麼多廢話,早就幾槍打過來了。

    等著牛二露面後,這邊來送槍的武官一看,心道果然是熟人,原來是你,卻用了這麼個諢名。

    只是這時候也不好相認,自下了馬,裝模作樣地說道:“對面可是牛、黃、連等數位頭領?”

    牛二也認出了同窗,拱手道:“某便是牛二,這位是黃班、這位是連懷觀,你有何事?”

    “爾等聽著,天子已聞巴城天朝遺民之事,如今已和荷蘭人商定,由陛下內帑出錢,替爾等繳了三年的人頭稅,以期三年之內找到謀生之路。欽差大人也說,爾等不過是打漁殺家、官逼民反。天朝作保,爾等若放下武器,絕不傷你們分毫。屆時送去錫蘭等地做工,謀個生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