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舒慕羲和 作品

第二三一章 為什麼是錫蘭(上)

    撂下了一句狠話,離開了總督府,徑直回到了連富光的莊園,閉門不出。

    史世用一走,瓦爾克尼爾就將巴達維亞的官員召集到了一起,探討這個問題。

    錫蘭,這是個不用討論的方向。

    關鍵是,運到錫蘭之後,以什麼樣的身份安置?

    是按照僱工標準?那麼需要給這些華人一個月多少錢的薪水?

    如果不是按照僱工標準,那又靠什麼吸引這些華人前往?

    大順皇帝的內帑都是真金白銀,幾十萬銀幣的真金白銀擺在眼前,只要想拿這筆錢,就不能再用“債務奴隸”的身份了。

    巴達維亞既然是荷蘭在東南亞殖民統治的中心,這裡的官員對錫蘭的情況都有所瞭解。

    現在,錫蘭確實是缺人。

    錫蘭是個好地方,產四種東西,都很值錢。

    肉桂。

    檳榔。

    珍珠。

    寶石。

    錫蘭當地的僧伽羅康提王朝,和荀彧一定有很多共同語言,一直琢磨的就是“驅虎吞狼”。

    泰米爾人在北方,於是找到了葡萄牙人。

    葡萄牙人來了,於是主動找上荷蘭人。

    後來荷蘭人來了,又主動找上英國人。

    然後每一次都是驅虎吞狼玩砸了,趕走了弱的,來了個更強的。可謂是眼光卓著,每一次找的都是時代的最強者,最後把自己弄沒了。

    現在荷蘭人取代了葡萄牙人,佔據著錫蘭的西南部低地地區,高原地區還有僧伽羅的康提王朝。

    錫蘭曾是肉桂的唯一產地。

    肉桂可能是隨著歐洲人體的四液學說退潮中,唯一還保持著銷量增長的香料。

    因為肉桂的味道很特別,可以配合新的風靡歐洲的嗜好品茶葉,尤其是紅茶,有一股特別的香味。伴隨著歐洲飲茶的風俗傳播,肉桂作為茶飲的配料,不退反進。

    即便葡萄牙人在跑路之前,很有戰略眼光地將肉桂樹苗,帶去了巴西,使得巴西也開始大規模種植肉桂。

    但這東西得靠手工搓、得靠工人把樹皮扒下來揉成卷。

    而巴西的人口不足,遠不如亞洲的人力資源豐富,搓不出來多少。

    如今這東西也算是荷蘭這幾年為數不多有高利潤的香料。

    荷蘭人、尤其是瓦爾克尼爾一直琢磨著往錫蘭引入華人,一則是為了一勞永逸地解決巴達維亞的華人“多餘”人口的問題;二來也是因為錫蘭真的缺人手。

    荷蘭人在錫蘭的主要勞動力,是從印度買來的泰米爾人奴隸,以及錫蘭的低種姓肉桂工人。

    泰米爾人奴隸倒是省錢,拿著刻有【voc】標誌的鐵烙鐵,往身上一燙,弄出個記號,跑也沒地方跑。

    基本只需要提供吃的,那地方又熱,連衣服都省了,相當便宜。

    但這幾年英法在印度一直防著荷蘭,泰米爾奴隸這幾年不太好買。

    印度到錫蘭,不像是從黑非洲到美洲那麼遠、中途死亡率太高。

    之前印度內亂,各個土邦互相抓俘虜賣奴隸,泰米爾奴隸的價格極低、運途又近,所以用起來不像美洲的黑人奴隸那樣,還要適當考慮繁殖和更長工期的問題。

    就是說,養一個奴隸,讓奴隸繁衍繼續生奴隸、細水長流維持較長的可工作年限。其實不如用死之後,直接花錢再買一批合算。

    一個黑奴從非洲運到美洲,要考慮沿途漫長的海塗、要考慮半途死亡率,整體上價格還是挺貴的。這泰米爾人奴隸,就從南印度運到錫蘭,那就便宜的多。

    就像是花十塊錢買個小工具,是用的時候小心一點以求多用幾年?還是壞了拉雞兒倒,再換個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