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舒慕羲和 作品

第一六二章 為何要抑商

    一問一答,他也不主動說別的,心裡明白既然劉鈺單獨找他來,那定是有戲。

    期間劉鈺問了一下米期貨的問題,本間古作答道:“那種只有物引、而沒有大米實物的,稱之為帳合米。不必需要現貨,按照一年三季,可以到時候就支付。這是幕府許可的。”

    “一般是早晨開始交易,中午休息。下午的未時四刻,重新開始交易。到時候會點燃一根鐵炮的火繩,長度確定。在火繩燃燒完的那一刻,就停止交易。”

    “第二天早晨交易的起始價,既是昨天火繩燃燒完那一刻的價格。”

    待通譯翻譯完,劉鈺問道:“入場的最低限度是多少?”

    “一百石。最低一百石。”

    “這是哪一年被幕府許可的?”

    “享保十五年。”

    算了一下日子,劉鈺明白過來了,為什麼幕府作為封建統治者,會允許這麼奇葩的玩意出現。

    那一年是在享保饑荒之前的兩年,正好是日本百年一遇的大豐收,加之之前的改鑄導致金銀含量太高而致通貨緊縮,日本的米價可謂是低到了極點,也就導致了德川吉宗好容易把局面穩住了,結果財政又一次崩了。

    穀賤傷農,更傷士。

    大順的官員是開工資的,領銀子,也領米,但張居正改革延續到現在,基本上是銀本位了,貨幣取代了實物。

    而日本這邊,武士的俸祿還是發大米的。

    大米若是太賤了,武士會不滿的。

    這種情況下,德川吉宗明知道這是一個大坑,這個帳合米期貨之前只能地下交易,可為了抬高米價,保證武士的利益,也不得不捏著鼻子認了。

    可以說整個享保改革,主線就是幕府要保證士農工商等級制,要壓制商人利潤。但是幕府不是集權的大順,商人根本壓不住。

    禁止租佃土地抵押,被商人搞得直接完蛋;之前高含銀量改鑄,讓商人逼出了個史上最低米價;新田開發,使得商人借勢而起,告訴幕府缺了商人你別想發展……最後只能灰溜溜地出臺個政策,幕府不再管武士和商人的借貸糾紛,讓武士合理賴賬,但也就捏一捏那些小商人小蝦米,真正的大豪商可沒有武士敢賴賬,諸藩藩主也不敢,賴了賬以後可就沒人借了,而各藩的財政都是一團糟。

    商人給幕府挖了個大米期貨交易的大坑,為了提高米價,幕府也只能捏著鼻子認下,只求大米作為一種投機商品能維持一個高一點的價格。

    當年米價再低,武士階層就要崩潰了。

    但這個坑一旦挖下,想要取締可就難了。

    各藩都缺錢,各藩的大米都指望著在大阪賣出高價,已經卷入太深,尾大不掉,幕府已經動不了了。

    為了確認一下已經尾大不掉,劉鈺又問道:“除了大阪,這種帳合米在別處也有交易嗎?”

    “有的。不只是大阪,將軍天領的大津、下關、紀州藩的松阪、桑名藩的城下町,都有這種交易,幕府也都是允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