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舒慕羲和 作品

第一四三章 幕府的底線

    這並沒有什麼太過難以接受的。

    這件事有故事可依、“說服”了幕府之後,刨除掉鹿兒島藩的問題暫不解決,剩下的也就都是一些小事了。

    總歸,諸藩的意見很統一:稱臣可以、割地不行。

    這場是戰、是和的討論結束之後,德川吉宗又回憶了一下劉鈺當初送來的信,心裡琢磨著大順可能會提出的條件。

    要錢,這不必說。

    開關,這個不接受也得接受。

    可謂是不幸中的萬幸,至少大順也是反對天主教的,開關之後,日本還可以繼續保持鎖國,大順也會幫著日本保持鎖國政策。

    這一點,劉鈺的信上也有所提及。

    既是做了大順的朝貢國,大順當然有義務保護藩屬、維繫九州結界,不讓西洋人攻打。

    德川吉宗覺得自己是懷璧其罪,大順說是為了琉球,實際上是為了金銀。

    可實際上,並不是懷璧其罪這麼簡單,固然有日本多金銀的緣故,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因為日本鎖國的政策。

    英法各國,可以搞貿易公司,給貿易壟斷權,因為他們的海岸線並不長,海軍巡邏完全可以把守住各個重要的港口。

    非法的自由貿易,是不能展開的。

    大順想要效法英法搞貿易公司,最大的問題就是海岸線太長,沒有蒸汽船或者飛剪船巡邏,走私貿易根本控制不住。

    但是,思維有時候可以倒過來,換一種思路。

    既然在輸出端,沒辦法做到杜絕走私和非法的自由貿易,那麼在接收端杜絕,不也是一樣的嗎?

    如果日本、朝鮮不鎖國,還真不好弄。

    但日本鎖國,而且鎖國政策一直執行的不錯,這就給了劉鈺創建壟斷的貿易公司的機會。

    唯有這樣,才能維繫一個基本能看的“海軍後備兵員體系”,以及“有組織的集團海商”的雛形。

    可以說,日本的鎖國政策,是支撐大順將來下南洋政策得以施展的基礎。

    德川吉宗想不到這一點,也就猜不到如果劉鈺主持對日談判,嘴可能張得很大,但是一定會保幕府,不會把幕府逼到絕境。

    甚至在必要的時候,還會給幕府回回血,保證幕府還能壓制住諸藩,確保他們不會走私和接納走私。

    這一點至關重要。

    而且幕府體制要是崩了,也就沒有了江戶這個最大的消費品市場,十幾萬脫產武士拖家帶口的在江戶城,他們才是消費的主力。

    壟斷特權的貿易公司,沒有日本的配合,也就開不起來——劉鈺給貿易公司的壟斷權裡,加了很多的軍事義務,包括預備役水手、武裝商船等等。

    這些強加的軍事義務,也只有壟斷權才能執行下去,否則,不提供預備役水手、不需要武裝商船的“自由貿易”,在利潤的驅使下,不可能自己吃飽了撐的去承擔額外的軍事義務。

    而在絕對的自由競爭之下,有軍事義務的,絕對贏不過沒有軍事義務的走私販子。

    只是這種配合,劉鈺並沒有給德川吉宗講清楚,以至於德川吉宗現在緊張不安,擔心劉鈺主持談判會太多的削弱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