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舒慕羲和 作品

第九十二章 權輕而言重

    於是進言道:“陛下,這樞密院權責事,應在伐倭之後再議。倭國雖弱,卻不可輕敵啊。”

    皇帝大笑道:“樞密院權責事,本就和伐倭之戰息息相關。若如後勤補給,囤積糧草、倉廩調動數目,那是天佑殿、戶政府的事。但如何把輜重補給運到軍中,那便是樞密院的職責了。”

    “既有職責,便要成制度。以往出征操辦糧草,必要一大將功勳負責,如今多有改變,實不必要遣派大將功勳壓陣。”

    “海軍之中才俊不少,鷹娑伯當速速擬一名單。一則調派一些人來往樞密院任職,二來這後勤補給運輸協調,也需有人負責。”

    “日後,定戰略、備綢繆、規訓練、輜重運輸,朕以為皆該由樞密院負責。”

    “勝倭,若壯漢毆三歲小兒,勝之不足喜。”

    “借伐倭之戰,定規矩、明權責、全制度,不使人去而政息,方可以為喜。方才鷹娑伯的話,大有道理。”

    徵倭一戰,不管是對皇帝,還是對劉鈺,都很重要。

    可皇帝看重的點,與劉鈺看重的點,雖並非全然一致,但在深化軍改這件事上觀點還是一致的。

    術業有專攻,皇帝已經感覺到,需要一群專業的“操控戰爭”的人。就像是這一次對倭的戰略,這群劉鈺嘴裡的中人之姿,制定出的計劃是勝於朝堂中那些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殺到中樞的人的。

    只是,這群人只能操控戰爭,制定計劃,但卻不能有人事、軍餉、後勤補給的管轄權,權責是要分開的。

    之前軍改,為了從速,並沒有定好制度。

    樞密院、兵政府之間的權責,到現在還沒有完全明確,再加上劉鈺之前一直管著的海軍,更簡直成了三保太監那般的存在。

    現在劉鈺主動交了權,原本計劃要到南洋之後才做的一些事,皇帝覺得可以提前了。

    從一開始北伐羅剎、西征準部,皇帝的腦子就很清楚。

    要麼親征、要麼能做戰略指導,以保證在軍中的威望,如此才能放心讓勳貴領軍。

    這是延續前朝的智慧,一直到土木堡之前,前朝皇帝都會盡可能領軍親征以維繫軍中威望,鎮得住那些勳貴悍將,至少也會做戰略指導。

    李淦心裡也知道他自己是什麼水平,想要做戰略指導保持威望,那就需要一個權責特殊的樞密院,輔助他做戰略指導。

    用劉鈺的話來說,白起、韓信、李世民、李靖這些人,不需要參謀部,只需要軍事助手,他們本身就能做戰略指導,也能臨陣指揮,還能一人參謀部。

    李淦成天自比漢唐,但心裡也明白,自己這水平,至少在戰場上,比之唐太宗差了八條街不止,是絕對沒有戰略指導的水平的。

    樞密院就應該是一個權看似重、實則翻不起大浪的部門。

    或者說,是一個權輕、言重的部門。

    一旦李淦認為不需要打仗了,這個權不高但言重的存在,就可以隨時邊緣化。

    樞密院權不高,是皇帝的權高,所以只要皇帝想要打仗樞密院就會看上去權高。

    但實際上,這是個老虎讓狐狸狐假虎威的存在,反過來狐狸為老虎出謀劃策。

    譬如這一次的後勤補給。

    需要多少,大致計算,這是樞密院的任務。

    糧食、火藥、藥材等,從哪調撥、動用何處的倉廩,樞密院管不到。只要把數報給皇帝,皇帝再交由天佑殿、六政府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