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舒慕羲和 作品

第八十二章 黃道婆計劃

    金銀內流,在田平看來,這是正確的;金銀外流,自是錯誤的。

    就像是他在松江聽過的黃道婆的故事,一旦松江學會了,便成了天下棉紡最佳,而黃道婆學手藝的海南崖州,如今哪裡比得過鬆江?

    只是聽懂了劉鈺的意思,卻也被劉鈺潑了冷水,心道自己確實對紡織一竅不通,就算學,又怎麼學?

    “守常,這事你一提醒,我想到了一處難做之處。法國人來過之後,朝中有令要嚴查西洋人對瓷、絲的接觸。我在松江也接觸過西洋人,他們猴精猴精的,可不傻。這事兒若是朝中派人,大張旗鼓,怕是辦不成。”

    他的擔憂不無道理,劉鈺也知道,朝廷就算派人去,也無人可派。朝廷能掌握的,都是有官身的,有官身的,怎麼可能會這些賤業?

    對紡織,其實劉鈺也一竅不通。甚至他在威海收的那些孤兒,學的都是基礎知識和理論,剛剛開始在機械和鑄造行業開始實習而已。

    他也就聽說過飛梭、珍妮機這些東西,也知道珍妮機紡的紗並不適合大順的棉布生產,要逐步改進一直到走錠精紡機出現後,才算真正可以達成工業生產。

    要說此時大順的技術落後?確實有些已經落後的,比如機械加工和鐘錶精加工之類,這些是肉眼可見的。

    而很多東西,又是此時看起來沒什麼用,量變積累而達質變的。

    這些量變積累達質變的,可能是一套全新的產業鏈,比如玻璃、制鹼等這種線性產業鏈,最終達成了化學上的突破。

    他知道的有玻璃,不知道的肯定還有諸多其餘的行業。

    正是因為這種“肉眼還看不出的差距”,使得劉鈺沒法複製當年的“留美兒童”的手段:蒸汽機、電報、鐵路、化學這些東西,那時候真的是肉眼可見的差距,學就是了。

    現在去學,時間也確實尷尬。

    英國的紡織業距離平地起飛還差五六十年。

    可是現在,技術真的不如大順;三四十年、五六十年後的起飛,效率一下子反超,但這絕不是一條平滑的上升直線,而更像是前一秒還在平地,下一秒就直接飛昇了。

    理論上,英國是飛梭導致了棉紗需求增加,誘出了珍妮機,然後改進最終走到了走錠精紡機。

    路是這麼一條路,可劉鈺很清楚不能刻舟求劍,因為這條路在大順走不通。在珍妮機那一步就會直接卡死,那破玩意紡出的紗,在大順只會虧本。

    所以唯一用抄的就是走錠精紡機,但這東西此時又真的沒有。

    朝廷那邊,和法國的關係比較好,之前和法國密約中,已經派出了第一批前往歐洲的學徒,不過主要集中在軍事、造船等行業。

    田平要去英國,劉鈺所能想到的就是紡織業。

    現在,技術肯定是不如大順的,但是思路是不是可以借鑑呢?

    既是術業有專攻,應該派點專業人士去看看。

    “田兄,我是這樣想的。一國之大,無非衣食住行為基礎,然後才有繪畫詩歌軍艦大炮。這軍艦大炮,我覺得沒什麼可學的了。反倒是衣食住行這方面要多看看、多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