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舒慕羲和 作品

第七十七章 臚音

    當初禮政府還出面斥責了寫李昑繼位教書的趙泰億,沒文化不會寫就不要瞎雞兒用詞,繼位教書楞寫成了“燭影斧聲”的版本,水平有待提高!

    “誰知半夜之間,遽承憑几之命;若仁、明之相承”。在朝鮮,朝鮮仁宗被毒死的,已經和趙光義砍死大哥的故事一樣深入人心了,再加上前面那句“誰知半夜之間”,簡直是教科書般的合法性質疑。

    按朝鮮的禮制: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天子曰詔,諸侯曰教。

    這教書,就是李昑繼位時候當眾宣讀的,基本等同於天朝的登基詔書。教書寫成這個樣子,可想而知。

    滿清故事裡的傳十四和傳於四;趙宋故事裡的斧子砍頭,總歸是個傳說,可朝鮮這玩意兒卻是個當眾宣讀的。

    當年北上與羅剎作戰的時候,英國公就提出過趁著朝鮮內亂的機會,加大對朝鮮的控制。

    權衡之後,大順沒有支持舉著為先王復仇、李昑毒殺兄長旗號的“亂黨”,如果支持了現在就該叫“討逆之師”了。

    雖然支持這些起兵的反對派可以得到更多的好處,甚至可能直接讓大順拿到對朝鮮極大的控制權。

    但是詢問考察之後,發現這些亂黨可以號召民眾、底層士人多有參與,甚至可能顛覆朝鮮的腐朽政治使得朝鮮政局煥然一新。

    長遠看對大順不利,故而還是支持了李昑,繼續維繫朝鮮腐朽種姓的朝政狀態。

    人情太大,總要還。

    現在,是要回報的時候了。

    至於地方,劉鈺也早就選好了。

    南邊的釜山,東北的元山。

    前者是為了隔開日朝,防止朝鮮搞走私貿易,監視日本。

    後者是為了移民鯨海,將來他是希望移民穿越朝鮮在元山登船的,這樣可以極大的縮短距離,使得移民成本驟降。

    至於貿易,只要打開一個小缺口,慢慢自然會衝擊朝鮮原本的真正封建社會,以物易物的時代很快就會崩潰。

    釜山對朝鮮很重要,但只要大順死咬著將那裡作為出兵日本的中轉港,日後賴著不走,朝鮮也無計可施。

    朝鮮君臣雖然打心眼裡不願意,但使臣現在看著趴在那的琉球王,就知道這事答應也得答應、不答應也得答應。

    天朝要臉,自然好說。

    可天朝只要還是一天天朝,若是不要臉了,藩屬又能怎麼樣呢?越南還能靠氣候、炎熱、瘧疾、蚊蟲、水土不服等等,大順的京城和朝鮮京城卻幾乎是統一緯度,靠什麼?

    再說天朝的理由,朝鮮也沒法反駁。

    羅剎是洋人,若是鯨海不實邊,將來真打過來,朝鮮不也跟著遭殃嗎?

    日本只要有狼子野心,必然要從朝鮮登陸,拿不下朝鮮就別想進入中國。為了防止朝鮮遭受前朝萬曆年間的災禍,先把日本打一頓,朝鮮不支持那就是反對。

    況且琉球王都已經哭訴日本的侵略了,而且大順還故意選在了正陽門這種大庭廣眾之下,攻倭已成定局。

    攻倭借你點地方屯兵怎麼了?大順開國之後,可是沒有倭寇之患的,打倭國還不是為你們這些藩屬國打的?

    這理由太過名正言順,朝鮮使臣心裡盤算,這個交易也是值得的。

    自己所能爭取的,只有一件事。

    那便是讓天子手書一封,宣佈朝鮮之前暗地裡以明為正朔,是出於報恩之心,有情可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