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舒慕羲和 作品

第六十八章 當假裝外面世界不存在已成習慣

    單純的李欗還不能理解其中博弈的陰暗。

    大順要南洋,要巴達維亞,要班達,要錫蘭,這都需要華人。沒有人口的佔領,是毫無意義的。

    大順自己移民,花錢不說,熱帶百分之五十的死亡率,強制移民去臺灣都有哭聲,勸君莫要去臺灣的歌謠,傳唱在閩南各地,況於南洋?

    可以逼到百姓活不下去而自己“主動而自由”地下南洋,但官方移民只能是輔助,這一點英國就做的很好。

    以大順這悲催的基層控制力、官僚慣性,搞大規模官方行動,必然要成為一場災難。

    正如饅頭所擔憂的那樣,英國可以對新聞報紙和輿論管控到那種程度,無論是基層控制力、還是行政手段,大順都差的太遠。行政管理本身也是一種科學。

    大順朝廷所能真正管控的人口,其實也就幾百萬,剩下的實際上根本管不到,也控制不了。

    此時當然不可能允許荷蘭人把巴達維亞的華人都送回來。

    從明朝就開始的移民,讓人打包送回來,且不說回來無事可做必要造反、大順也沒官田給他們……便是這數百年的南洋人口積累毀於一旦,也絕不可能接受。

    讓荷蘭人花錢把人送到錫蘭、班達,這年月強制移民,還是在熱帶,必是要死至少三分之一的。

    這一點劉鈺知道、齊國公也知道,但李欗根本不懂,年輕小夥兒以為移民這種事往那一送就行。

    送去錫蘭、安汶,則仇恨讓荷蘭揹著,移民的錢讓荷蘭花著。

    這對大順和荷蘭而言,是一場雙贏。

    大順是贏。

    荷蘭是兩害相權取其輕的贏。

    荷蘭應該是可以接受的。

    拋開種種迷霧,單純從資本主義的角度來理解巴達維亞的事,也可以很清晰。

    荷蘭東印度公司,首先是一家公司。

    公司要以盈利為目的,要以回饋股東為第一目標,這也就可以理解為什麼荷蘭不準非公司的荷蘭人在荷蘭的巴達維亞自由的貿易、荷蘭不歡迎非公司的荷蘭人在荷蘭的巴達維亞定居。

    巴達維亞的華人困境,也源於此。

    當初蔗糖這個產業很掙錢,所以公司董事會決定了,大力擴張蔗糖業,確實有補貼和貸款支持,百分之九十五的蔗糖業也是華人在經營。

    爪哇本地人……且不說有沒有種甘蔗的技術,村社還未解體,自己還有土地,稍微幹一幹就餓不死的熱帶環境,給錢少了誰肯去砍甘蔗?

    華人要的錢少,下南洋到這裡還沒有地,技術好、工資低、效率高,自然是儘可能僱傭華人。

    荷蘭人知道華人種植園主私下買賣華人奴工的事,但卻假裝不知道,從而配合華人種植園主壓低工資:要麼接受契約奴的低工資,要麼高等華人舉報華人奴工沒有居留證,你不接受最低工資就去給荷蘭人服勞役判刑。

    董事會腦子不好使,做出了錯誤的判斷,導致蔗糖行業擴張的太大。

    然而,到現在,原本的第一大客戶歐洲吃上了加勒比糖;第二大客戶薩菲波斯爆炸了;第三大客戶日本鎖國了。

    結果,可想而知。

    董事會作出了錯誤的判斷過度擴張,沒有提前部署轉型,但這後果自然不可能讓董事會來承擔,而是必然轉嫁給僱工。

    第一選擇自然也是解僱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