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舒慕羲和 作品

第五十五章 三人行,必不遠

    雖見劉鈺是笑眯眯的,陳青海卻從這句話裡聽出了別樣滋味,跟著劉鈺混了這麼久,耳濡目染之下,對大順的政治結構還是有所瞭解的。

    大順允許甚至鼓勵儒林結社議政,這是太宗遺訓,而並沒有如女官制一般不久即遭廢棄的原因,是因為大順皇帝手裡有一支不可能結黨結社的良家子。

    良家子若能結社結黨,皇帝肯定會第一時間滅掉苗頭,儒林結社那無所謂,他們嘴再厲害,也沒有槍桿子。

    可槍桿子若是自己結社結黨,皇帝必然不允。

    他哪能不知深淺?趕忙道:“大人,並不是的,只是大人在土佐的時候,我們在海上飄著,閒著無事討論了一下而已。”

    “其實主要還是想著,若有四十萬可以分封的戰功,南洋印度,唾手可得。海軍分走十萬、陸軍分走三十萬,這也足夠了吧?”

    “大人以為如何?”

    劉鈺不置可否,哈哈笑道:“此事……哎,青海啊青海……”

    笑著搖了搖頭,這件事他需要仔細考慮。

    這麼搞,將來非要搞出來一支幾十萬有槍桿子的、最保守的階層,沒有之一。

    本來他對良家子和府兵的定位就是保守,這一點他很清醒:當整個天下比保守還反動的時候,保守就是進步;但當天下開始變革的時候,保守就是反動。

    只不過軍事貴族,相對於禮教教士化的士紳貴族,也就是兩堆垃圾中選一個不那麼惡臭的而已。

    所以他才放著基礎極好的良家子們不用,非要花大價錢辦實學,培養平民子弟,逐漸取締良家子充斥的軍官生。

    但陳青海的這個想法更狠,對劉鈺的計劃簡直算是釜底抽薪:既然靖海宮中的平民子弟逐漸增多,那就直接把他們也拉入到小軍事貴族的行列之中,大家變成一家人,不就沒有分歧了嗎?

    原先位子就那麼多,大家分歧很大,現在天下之大,廣闊天地,去外面自己給自己找位子不就好了?大家都是拿槍的,倭國又是現成的分封制,這不白送的四十萬戰功位子嗎?

    平民子弟將來會選擇為多數人的幸福提著腦袋反不公?還是直接加入到國力上升期的軍官生新貴族行列?

    這選擇是不需要深入考慮的。

    打下蒙古,對軍官生而言,並沒什麼好處。百姓或可去墾荒,軍官生總不能去那邊當放羊的農奴主。

    打下西域,對軍官生而言,也沒什麼好處。反倒是要蹲在蚊子如雲的地方墾荒,戍邊,駐守。

    打下南洋,對軍官生而言,還是沒什麼好處。多半是一群信綠教的,而且還是原始村社制,分封到那,疾病叢生,分封到那活下來的概率也就五成。再說那是貿易公司的利益,就算有股,相對於土地實封的誘惑還是小了些。

    唯獨日本,大為不同。

    分封制深入人心,百姓對貢米制也習以為常,鄉間寺子屋還不多,識字人口極少,統治階層的武士都是士兵,又都住在城下町,在鄉間幾無勢力。

    武士皆為兵,一掃而空,勢力即可真空。

    這對渴望當小地主、小貴族的軍官生而言,簡直是天賜之地。

    五公五民,居然還如此穩固,那至少改五公五民為十一稅甚至五一稅,那不是輕易便為仁政?豈非輕易便坐得穩?

    按劉鈺的設想,是培養一大批儒學科舉之外的邊緣人的新識字階層,將來要麼改科舉、要麼天下大亂。

    但陳青海的意思則是,國內的蛋糕我們這群儒學外的識字階層不要了,我們去外面搶蛋糕。國內愛怎麼科舉就怎麼科舉,保持不變就是,學實學的都去當兵,去外面當地主不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