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舒慕羲和 作品

第四十七章 舊相識

    後世來看,這裡地勢險要,扼住了進出江戶的咽喉,後世名橫須賀。

    然而就三浦按針的那個年代,就算把商館放在這也沒用,英國沒什麼可以給日本提供的緊俏貨,被荷蘭排擠,早晚要退出。

    考察了一下,覺得若是日後能在這裡租借一塊地,往來貿易,說不定幕府還真有可能同意。

    幕府直接掌控貿易,總比被鹿兒島等那些外樣大名自己貿易搞走私要強。可這裡距離江戶又實在太近,這還是要看陸軍的大哥們在九州島打的怎麼樣,若能打疼,便有希望。

    海軍能做的事實在不多,日本鎖國之後,禁止五百石以上的船,按照一百五十公斤一石來算,也就是最多允許七八十噸的船。

    威海的海軍,假想敵連荷蘭都不是,而是將來在印度的英國艦隊,這才不惜用技術換法式戰列艦,可從沒有把日本放在心上。

    直到看到岸上開始有武士往岸邊集結,看來幕府那邊終於得到消息了。

    確定了軍官們已經大體掌握了江戶灣的海潮和水流情況,劉鈺終於下令,將艦隊開入了江戶灣。

    …………

    江戶城。

    德川吉宗看著劉鈺的信,還未細讀,只是看了眼開頭,便木然無語,胸悶若窒。

    昔年江戶一見的場景歷歷在目,劉鈺作為第一個前往江戶“參覲”的唐國人,又幾乎影響了他的種種改革,這樣的人怎麼可能記得不深刻?

    “狡兔三窟”的話,言猶在耳,可現在在這封信面前,一切都不過是謊言。

    不只是劉鈺,還有那個當初在江戶教授騎射的史世用,都是謊言。

    當初史世用來到江戶,德川吉宗對史世用並無任何的懷疑。騎與射自然有用,唐人若為間諜,怎麼可能會蠢到把真本事都拿出來?

    也正是史世用,使得後續的諸多事件串聯在了一起。

    戰馬、角弓、藥材、鎧甲、情報、兵書……這些尋常人拿不到的貨,就像唐人不可能出口的“武士”一樣,被劉鈺源源不斷地送到長崎,換了一張又一張的貿易信牌。

    而劉鈺來江戶那一次,更是用狡兔三窟、只要有錢處處是窟的理由,讓德川吉宗失去了最後一點懷疑。

    因為長崎本來就有貿易,劉鈺也只要貿易,哪怕就算劉鈺是唐人天子派出的,那也沒什麼。

    自那之後,長崎的唐人貿易,完全被劉鈺壟斷了。荷蘭人給的風說書,也難知道大順具體的情況。

    現在出了事,也可想到,大順海商給的風說書,實在沒必要看了,肯定全是假話。

    事實上,在這件事之前的幾天,德川吉宗還懷念過劉鈺,認為天朝果然大國,人傑地靈,竟有這樣的人物。

    不管怎麼說,他施行的種種改革,都和劉鈺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就算沒有這件事,他還是會時不時想起那個曾經來到江戶的唐人。

    有才而無德,這是當初德川吉宗聽劉鈺“狡兔三窟、有錢處處皆為窟”的說法之後給出的評價。

    有才,是真的有才。無德,是真的無德。

    享保十六年的大災,受災者數以百萬計。是劉鈺送來了番薯種植備荒的技術,使得德川吉宗的統治穩固了許多。

    當時他都準備要應對可能的一揆了,這些地瓜使得百姓總算有了一條活路,比起整日吃蘿蔔,竟算是生活有所進步。

    長崎走私稻米,那倒沒什麼,數量畢竟不太多。可是長崎作為幕府特殊的直轄地,也是當年災荒最嚴重的地區之一,那些走私到長崎的大米也的確保證了長崎的穩定。

    隨後的鑄幣改革,也是劉鈺送來了關於“通貨緊縮”之類的分析,使得這一次改鑄十分成功,不但穩定了市場,還提高了米價——祿米制下,谷賤不止傷農,還傷那些武士,作為幕府將軍心裡很清楚誰才是幫著自己統治的基本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