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舒慕羲和 作品

第三十九章 絕戶計

    這封檄文不是檄文、告示不是告示的東西,正是劉鈺想要的。

    裡面的典故他大概知道一半,漢高明祖、劉裕朱溫,這他自然知道。明智光秀倒是聽過,敵在本能寺,挺有名的。

    不過,平將門他就不知道是幹啥的,可是既然和劉裕朱溫並列,估計也都是同道中人。

    又問了一下,得知那個說“憐恤鰥寡孤獨,是為仁政之本”的東照神君,就是德川家康的類似於諡的名號,心想也還好,挺有本地特色的。

    整篇文章一看就是個鄉村秀才的水平,大義不大、迷信天災警示也有,後面再加上燒賬冊、燒高利貸借據、再分田地、取消特權商人之類足夠吸引底層民眾的東西。

    可能是這裡面有韻腳,但是劉鈺的二把刀日語還是下意識地先把文章在腦子裡翻譯成中文再去理解,也看不出什麼韻。

    最後面關於模仿理想國建設的真正仁義的王道之土,算是稍微拔高了一下,等於是有了目標,也可以吸引一部分中層或者落魄的武士。

    考慮到讀書的、練武的都是要被損害利益的,而且尚未被大順廉價商品傾銷衝擊導致中層以下全都破產絕望,估計短時間內也不能燃起滔天烈焰,必然失敗。

    不過這就足夠嚇唬嚇唬幕府那邊了。

    其實沒什麼用,但要假裝有用,讓幕府認為很危險。

    拿著這封檄文不是檄文、告示不是告示的東西先行離開,回到營地,就把這些東西分發給那些通譯,叫他們連夜抄寫。

    土佐藩工商業的支柱產業是造紙業,土佐紙很出名,這裡並不缺紙,價格也低,抄寫這些東西的紙張來源很穩定。

    史世用和一些參謀們一起看了看這篇文章,疑惑道:“大人,這東西有用嗎?或曰斬木為兵、揭竿而起,可是倭國大不一樣。農兵分離,農人禁武,我朝再怎麼說,商人出海也能攜帶大炮。倭人農人禁武,武士練兵,只怕難成。”

    劉鈺做出一副驚奇的神色,問道:“你們想要怎麼樣?我又沒瘋,怎麼可能以為就靠這幾句話就能讓倭人百姓贏糧景從、以迎王師?”

    史世用雖然在日本當了很久間諜,可接觸的都是些武士階層,而且基本上還是至少也得個一百五十石以上的武士。

    他對倭國的百姓生活了解不多,江戶又和宋時的汴京差不多,是個靠著全國吸血愣生生養出的城市,其中生活自與鄉間不同。

    可他還是知道有些事沒這麼簡單,就覺得劉鈺要是想要靠這篇文章辦出大事,實不可能。

    甚至……小事也夠嗆。

    “大人,我倒是沒覺得你是想讓倭人百姓贏糧景從。可是……倭人沒有那麼多窮秀才,這檄文,看得懂的都是上面的‘壞人’,我看也沒什麼用。”

    他倒是說了句實話,寺子屋在德川吉宗改革之前,數量確實不多,能識字的多都是武士階層。

    劉鈺笑笑,說道:“所以才搞了這麼一篇駢不駢、工不工、俗不俗、雅不雅的東西。造反沒有‘秀才’,哪能成事?高中狀元哪怕中了舉的秀才,誰造反?不夠雅、不夠駢,所以文化不太高的秀才可以看懂。這就叫面向受眾,七皇子給那些工匠獎賞的時候,不也只能說白話嗎?若說文言,那豈非對牛彈琴?一樣的道理。”

    “幕府和大名眼中的百姓,就是芝麻,越榨越出油,隨便榨。可幕府怕天主教,因為天主教能讓這些芝麻黏在一起。同樣的道理嘛,幕府怕‘有志向的儒生’和百姓一起搞事情,而不擔心農民自己搞出事情。”

    “當然了,倭人沒有科舉,所謂秀才另有其人。你們覺得,只靠當地的百姓,辦不成事?”

    這些人全都搖搖頭,心想怎麼可能辦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