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舒慕羲和 作品

第三十七章 朱子陽明

    留給自己的時間不是太多,如何在不攻下高知城的情況下,給幕府帶來最大的震撼?

    幾日後,海邊河邊的商戶都開門了,這裡的百姓見劉鈺的部隊不殺人不放火也不搶糧食,相反買賣公平、真金白銀而不是用土佐藩發行的藩札紙幣。

    況且農兵分離之後,農是農、兵是兵,打仗的事百姓們並不管,只要悶頭勞作上貢稻米就好。

    劉鈺也不忙著宣傳一些在幕府看來可怕的思想,而是在散播一個很微妙的謠言,以吸引好感。

    細究的話,也算不上謠言,只是當初日本饑荒之後,幕府將軍不能說是唐人送他的番薯救荒的書籍,貪天功為己有。劉鈺只是將這件事,又添油加醋地說了說,猛誇了一番自己,又說那是唐人天子見日本百姓饑饉無食而遣他來日本傳番薯種植之法雲雲。

    享保大饑荒才過去沒多久,土佐藩又是受災最重的幾個地方之一,很多百姓確實是靠著後來的番薯才活了下去。

    他們原本也吃不到大米,每年要繳納定額的大米給上面,番薯再怎麼樣也比蘿蔔好吃的多。

    劉鈺又每天裝出一副王師的模樣,領著護衛這瞅瞅、那看看,買點魚、換點蟹,時不時還從懷裡掏出一些冰糖塊,蹲在地上摸摸小孩子的腦袋,說一聲呦西,再把糖塊給孩子。

    幾日間就詢問了一下當地百姓的稅收、勞役、收入、食物等等一系列的問題,他是善於挑唆的,往往幾句話就把百姓的苦都勾了出來,一些百姓說著說著就痛哭流涕,備說自己所受的欺壓。

    名義上公四民六,可必然有中間商賺差價,各種莊屋、組頭、百姓代,再加上財政一直困難的土佐藩,百姓想要活著,只能靠偷偷地開墾一些私田來種植地瓜、蘿蔔,納入正冊的田都要種米才能基本滿足賦稅的需求。

    那邊饑荒,土佐藩餓死了不少人,這件事也才過去沒多久,很多人記憶猶新。

    農民們不滿,小商人們也不滿,尤其是土佐藩的很多賺錢的產業壟斷在特權商人的手裡,還有一些花錢取得了武士身份,更是有了官面身份。

    士農工商之下,商人最賤,雖然一些豪商可以貸款給各藩自然算不得低賤,可小商販的地位可就真的是四等民了,只比四民之下的工人稍高一點。

    大致掌握了土佐藩底層的怨氣和不滿之後,劉鈺估摸了一下對症下藥的藥,便叫人詢問了一下附近的寺子屋。

    他想找個能寫字的、識字的。

    百姓基本不識字,這個可以靠宣講。

    但有些東西,名義上是給百姓看的,實際上是給幕府、大名們看的,這就需要一個有點文化水平的。

    但也不能太高,過於文縐縐的,一看就是官面文章,幕府那邊也不會當真。

    講造反的內容,劉鈺很熟練,可按他說的那些東西,幕府們看了之後也不會有太大觸動:大順官方不可能講這些,不用擔心,不過是虛張聲勢罷了。

    所以既要講造反,還得講的符合仁義,又不能高於深奧,也不能滿嘴白話,自己的日語是二把刀,史世用和那些通譯的日語,也就是些個商業水平,專業的仁義詞彙和韻腳大抵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