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舒慕羲和 作品

第二五三章 再快一些

    “除此之外,江蘇節度使也上了奏疏,請試行海運,轉運蘇州、松江二府之漕米。他是新官上任三把火,正好要在松江試行種種新政。”

    “你是支持廢漕改海的,但這事非是一日之功。先以嘗試,若是將來不出問題,也好有個說法。”

    劉鈺驚了。

    朝廷這步子邁的著實有那麼點變革的意思了。

    松江府、蘇州府的漕米改為海運?

    雖然只是兩府,卻也算是天大的好事。

    海運的基礎已經成熟,一來日本鎖國倭寇之患基本消除;二來有海軍。

    最重要的航線問題,如今威海和松江的聯繫日益緊密,也不再需要走海岸線。

    直接走黑水洋,過威海,到天津,簡直容易到不能再容易。

    要是按照股份制公司的方式,只怕這消息一出,松江等地的商人就要爆炸,幾十萬兩銀子的股票很可能五天之內就認購一空。

    皇帝又道:“江蘇節度使的意思,便是看你在松江那邊搞的貿易公司紅紅火火。便想著叫商人轉運,如此利國、利商。”

    “去往天津運米,若運蘇州、松江兩地漕米百萬石,則可攜帶十分之一的免稅貨物,運費則可大省。回來的時候,正好可以裝載遼東的大豆。於松江入港,也能增加賦稅。”

    “如此一來,國民皆利。”

    皇帝心裡也清楚,這江蘇節度使心裡有自己的想法,巴不得把漕運都廢掉,專門走海運呢。

    那樣的話,湖廣等地都要沿著長江運送到江蘇,再從江蘇出港。

    原本漕運幾個省的好事,都攤在了江蘇一省。

    但步子邁得太大,容易扯到蛋,所以先想要在蘇州、松江兩地試行。

    做成了,這就是政績。至於能不能做成,劉鈺很懷疑這廝已經暗中觀察自己組建的海商集團許久了,心裡有數。

    “朝中有識之士多矣啊!此社稷之福、陛下之福。”

    “哈哈哈哈……這話說的,似乎改海運便是有見識,走漕運便是無見識?你當就你有見識嗎?”李淦朗聲而笑,心想朝中自然不全是那些蠅營狗苟之輩,有識之士自然不少。

    劉鈺說的那些,都是些老調子,無非就是省錢省民力。

    可走運河還是走海洋的爭執,早已有之。

    朝中一些有識之士所站的角度,卻比劉鈺不知道高了多少。

    比如漕運是頭等大事,那麼不管出了什麼情況,保漕運就是第一要務。

    而漕運需要水,運河兩岸又都是農耕區,經常會出現運河和農民爭水的情況。

    然而漕運的優先級又排在最高,考核政績又肯定要看漕運,京城幾萬人的吃喝,可不管你天旱還是天澇。

    這就導致了與民爭水的情況。

    若是能夠改漕為海運,爭水的問題可以解決,農夫的日子也能好過一些。

    支持海運的人有見解,反對海運的也有新見解。

    除了老調重彈的百萬漕工的問題,還有就是要考慮運河修繕的投入,和穩定黃河的關係。

    甚至也已經有人看到了海上的威脅,若只靠海運,風險極大。

    如仍舊保留漕運,只要加固鎮江、金陵、松江等地的炮臺,建造稜堡。一旦海上失利,有軍改後的陸軍,亦可保證漕運通暢。

    留著漕運,是對海軍的不信任,以及對千年陸權之下的陸軍戰鬥力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