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舒慕羲和 作品

第二四六章 探險隊

    “您如果在歐洲,一定是個聞名的博物學家。您看的書真的很多。雖然大部分都是一知半解。但現在,博物學本就是一知半解的學科。”

    恭維了劉鈺一句,對劉鈺的安排,白令很滿意。

    俄國之前對他的支持,花的錢太少。錢少,很多事就做不成,至少不會那麼順利。

    這一次劉鈺對他的支持力度很大,最昂貴的海軍軍校軍官生,都拿出來許多。

    白令很清楚航海探險的危險性,即便成熟的橫渡太平洋航線,沉沒率依舊有7%左右。

    而探險新的航線,沉沒率必然是翻倍不止的。

    除了沉沒率,和土著的衝突、意外、礁石、補給等,都會使死亡率可能在五成左右,即便是花了大價錢、準備的如此充分的前提下。

    白令知道劉鈺把這些軍官生看成黃金和寶石,對於劉鈺花錢大手大腳的現實他早就知道,卻知道劉鈺不會輕易放這些軍官生涉險。

    故而這一次一下子派出了五十名軍官生,相當於大順海軍人才儲備的六分之一,這份態度就讓白令大為感動。

    就像是試飛的雛鳥,總有各種意外在沒有飛向雲端之前,就死在了危險的試飛中。

    人才,某種程度上是消耗品。

    活下來的人,將會擁有一次完整的探險航海經驗。

    或許他們不適合作為海軍軍官,但活下來的人,將來作為商船船長,絕對是一把好手。

    “伯爵大人,請放心。我會盡可能把這些小夥子都安全的帶回來。包括你要的兩種樹苗。我今年已經五十四歲了,或許這是我的最後一次航海。”

    “就像是哥倫布,一個探險家,死在探險途中,那是很好的歸宿。我、斯文,還有切里科夫,現在都是大順的官員。如果我死了,他們也會繼續完成這一次探險。他們的水平也很高。”

    航海家不避諱生死,本來就是和死神搏鬥的人。死亡對他們來說,只是一種阻礙探險的意外,而不是最終的歸宿。

    劉鈺聽到這些話,還是鼓舞了一下白令。

    “如果有足夠的把握,如果在墨西哥和秘魯籌集到了足夠的補給,再去尋找南方大陸。如果沒有,那就從呂宋返航。”

    “您還不是太蒼老,還可以和大海搏鬥一段時間。我聽說,英國人已經做出了航海鍾,或許這一次您回來後,我會從英國花上十萬兩白銀買回航海鍾,或許您可以繪製實際上最精確的、帶有經緯度的航海圖。”

    “所以,儘可能回來。”

    給出了一個極大得誘惑,劉鈺知道這種探險家渴求的是什麼。白令吞嚥了一口唾沫,對這個誘惑無比激動,點頭道:“會的,會的。我會盡量活著回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