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舒慕羲和 作品

第二三七章 歐洲突破口

    ()        18世紀,可一箇中國人怎麼最快速拉近和瑞典人的關係?答案很簡單,把俄國人罵一頓就好。

    中國和瑞典,只隔著一個俄國。

    藉著之前對俄開戰和平定西域的事,吹了一陣逼,說到了列納特的事。

    “當年你們和俄國開戰,你們的國王在波爾塔瓦戰敗退入土耳其,不少人被俄國俘虜。我朝在平定西北叛亂的時候,有幾個瑞典人投降,希望能夠歸國。其中那個叫列納特的,自1709年被俄國俘虜,到1718年又被準準噶爾蒙古人俘獲,已經離開瑞典將近三十年了。”

    “他很想回到家鄉。如果有可能,我希望他能通過你們的船回國。船費的可題不用考慮,這不是可題。除了他之外,還有大約十七八個俘虜,都是瑞典人。”

    分館長本以為劉鈺一來又是準備勒索索賄的,一聽先是和他一起愉快地痛罵了一頓俄國人,隨後又說瑞典人回國的事,分館長心情大好,連連表示船費不需要劉鈺墊付,乘船回國這事他可以做主。

    這件事就是個引子,劉鈺想說的不是這件事,分館館長也想說另一件事。

    在痛快地答應了列納特等俘虜回國的事後,分館長也趁機向劉鈺提出了一個請求。

    “伯爵大人,我們公司一直渴求貴國的瓷器。但是瓷器商路都是被荷蘭人、英國人和法國人壟斷的。我們只能得到一些劣質的瓷器。這些瓷器在歐洲的銷路並不好……”

    分館長沒說全部的實話,不是這些“劣質”瓷器在歐洲銷路不好,而是因為瑞典公司不能在瑞典賣貨,只能把貨賣給西班牙或者荷蘭英國的走私販子。

    其中瑞典的東印度公司的發起人之一,就是一個英國東印度公司的前僱員,從公司退下來之後單幹,這個人叫考林·卡姆比爾,是個英國人。

    瑞典人很窮。

    國內沒那麼多白銀往中國送,所以瑞典的東印度公司是不在瑞典賣貨的,而是在哥德堡把貨賣給二道販子。

    實際上,就是一群走私販子。

    都是東印度公司,瑞典的東印度公司是和別處不同的:他們不但對股東的身份保密,每次運貨之後都要撕毀運貨單確保沒人知道到底運了多少貨,而且對在哥德堡買貨的客戶們身份也是絕對保密的。

    客戶身份為何要保密?因為買貨的都是走私販子。

    荷蘭、英國的東印度公司,都是真金白銀買的壟斷權,英國公司最高的時候,更是每年1200萬兩白銀的國內稅。

    自然不會允許瑞典公司拿到貨。

    茶葉什麼的還好說,但瓷器這就有竅門了。

    瑞典人幾年前才到廣東,在門路上自然和英荷等國差得遠。

    歐洲瓷器的審美觀和中國是不同的,這就有了所謂的“訂燒瓷”。

    花紋、模樣、大小、形狀,都要隨船運來,交由瓷器作坊燒製。

    瑞典人在廣東打不開門路,首航的領航人和指揮,正是前英國人、現瑞典爵士考林·卡姆比爾,在英國東印度公司那也曾經是有頭臉的人物。

    他一到廣東,自然英荷就像是防賊一樣防著他。

    廣東、福建那邊使上錢,稍微卡一卡瑞典的脖子,瑞典人又是新來的,自然找不到搞訂燒瓷的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