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舒慕羲和 作品

第二零七章 西域不過小事

    打開日本的國門,讓日本出口大米,而又可以讓東南的工商業發財,收取關稅和商稅,增加稅源。

    毀掉日本的瓷器製造業,又能夠使得每年出口西洋的瓷器增加。打破日本的貿易條例,則國朝的瓷器等日本禁止入港之物,也能多賣不少錢。

    李淦早就聽說西洋人打仗有時候是能賺到錢的,可想了想天朝自古以來的制度,總覺得自己這個天子,去打一頓日本再叫日本賠錢,有些不合規矩。

    雖是有這樣的顧慮,對於劉鈺的這個想法,他還是支持的。

    因為按這上面所說,一不駐軍、二不羈縻。

    打仗費錢,駐軍和羈縻統治更費錢,若是不駐軍也不羈縻,若是還能要回來三五百萬兩的賠款,那的確是大賺。

    似乎,有利可圖。

    若是將來日本反了,有利可圖就再打一頓,無利可圖就不管,也不會深陷泥沼之中。

    平準平的如此順利,讓李淦也有些飄。

    若是以往,對日開戰這樣的事,定會被人當成瘋子。

    蒙古人那麼強大,打日本不還是輸了嗎?

    耗費數百萬錢財,去打一頓日本,圖什麼?

    現在,則不同以往。

    平準如此順利,這上面說的只消兩萬軍隊即可做成的說法,那就不是痴人說夢。

    就照著劉鈺練兵的手段,兩萬軍才能花多少錢?一年一百萬兩銀子也就夠了,三年成軍,要回個三五百萬兩銀子,便是白賺了一支大軍。

    還能享受一個日本朝貢的虛名,又能打開日本的貿易,增加內帑的收入,在不與民爭利的前提下,養出一支海軍。

    李淦算了算,心想好像的確大有賺頭。

    本身就要軍改,那麼編練兩萬新軍就不算在花銷之內。

    海軍花的是內帑。

    這等於是不耗朝廷半分錢糧,若是打日本真能如打準噶爾這麼容易,數月之內結束戰鬥,要來賠款,擴大貿易,簡直是曠古未有之事:打仗不但不賠錢,居然還賺錢。

    這幾年劉鈺用內帑對日本貿易,也讓李淦對海上貿易有了個大概的認識。時不時也會想,若是日本徹底放開貿易,不是每年那麼幾張貿易信牌,豈不是賺的更多?

    怪不得西洋人動輒就成立什麼貿易公司,王室入股,原來都是有利可圖的。

    扔下這三封奏疏,李淦提筆,在報捷書上寫下了批覆。

    “卿此番立下大功,朕亦思念。可將青州軍交於張瑾,速來瓜州。平準卿為首功,準部臣服之事,卿若不在,誰有資格侍立朕之左右?”

    “卿為將軍,甚是快意,一戰成名,天山遂定。可後面那些焦頭爛額的事,又不知要讓朕熬多久。東洋之事,朕不願再操心,汝可自辦。”

    “還有一事,朕實不知該怎麼與你說。卿之功,封侯亦不為過。可你打的這麼順,西路大軍將士無寸功可立,朕便封個伯吧,也好說:此戰輕鬆,並無太大功勳可封,劉鈺尚只封伯,爾等還有甚麼可說?”

    “侯雖不能封,可在別處找還。節度鯨海可乎?爾駐文登,節制朝鮮、日本、鯨海沿岸至烏蘇里江、松花江以北事。伯爵之上,尚有公侯,爾要再立新功。速來、速來、速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