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舒慕羲和 作品

第一八四章 備戰

    一直到法國革命後的人民安全委員會搞的新戰術體系,強調變陣速度,使得步兵的下限提升了一些,面對快速突擊的騎兵和更為複雜的戰場環境,才有了自保之力。

    不能指望任何一支線列兵都能排出細紅線這樣可怖的戰鬥力,考慮到下限,自然是要靠陣法和變陣速度。

    而對大順來說,這樣的人口、這樣的體量,永遠不需要考慮上限,只需要考慮下限。

    縱隊怕炮。

    然而劉鈺瞅了周邊一大圈,就沒有一個炮多的。

    因地制宜,自然是要走這種戰術體系。

    反正短時間內也就是打打準噶爾、荷蘭東印度公司。

    前者靠變陣速度,後者……後者在南洋估計也就能弄出三兩千人,只要海軍有譜,那就是個弱雞。

    南方的越南、緬甸等,又都是叢林密佈。如果能展開橫隊交戰,自然是橫隊佔優,但在叢林,機動性和快速變陣應該是更勝一籌。

    新時代剛剛來臨,十幾年前打的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只是為各種軍事理論家提供一個研究的案例。

    就像是前朝火器的發展,思路層出不窮,新奇腦洞大開,但經過實戰檢驗發現大多數都是“理論上有用,實戰中垃圾”。

    新時代的戰術體系也是一樣。

    譬如歐洲有人認為:第一排士兵射擊,後面的裝填,把裝好的槍遞到前面,把第一排射完的空槍接過去裝填。

    理論上,這樣射速的確可以提高。

    現實中,後排的人一點也不願意把自己可以活命的槍交給別人,前排的士兵往往也會被後面的人遞槍而撞的肩膀疼甚至脫臼。

    譬如關於方陣,有的理論家認為:空心方陣最好是單層的,此時的一層就是三排,因為只能三排射擊。用更少的人手,保持最大的火力輸出。

    理論上,這是對的。

    現實中,單層三排的方陣很容易被衝開,理論上可以高效發揮的火力,並不有效。

    處在這樣一個變革的時代,理論還需要幾萬具屍首驗證是否正確、需要十幾萬傷殘的老兵作為論點而修正的年代,只能自己去摸索出一條因地制宜、適合國情的陣法。

    當然,萬變不離其宗。

    能展開橫隊的話,還是以橫隊接戰可以最大效率地發揚火力優勢。但這就需要軍官們自己決斷,做出權衡。

    誰都知道,稍微鬆散的輕步兵射擊,比橫隊要效率。但考慮到騎兵威脅、紀律約束等,又只能選擇密集橫隊。

    能因地制宜變化的,是名將。

    而大順的體量和周圍的局勢,不需要名將,需要的就是海量呆板的士兵和呆板的軍官,保證下限即可。

    對此,劉鈺還是有信心的。

    寬慰了李九思一番,李九思這才放心,苦笑道:“之前見到那戰艦齊射,我心中已然大憂。若是你告訴我如今西洋人的陸軍都是如你這樣可以變陣,我只怕要驚出一身冷汗,大病數日。”

    劉鈺道:“國公且放心。不過這兵,此時只是看起來能用,還要再練個至少大半年才行。”

    皇帝是個急性子,劉鈺可不想鄂國公回去之後一通吹,皇帝腦袋一熱,就真的把青州兵現在就調走。

    李九思也知劉鈺的擔心,笑道:“練兵五年之期,陛下還等得起。你不要以為陛下是不信任了,實在是這裡面有些事,你有所不知。”

    衝著劉鈺使了個眼色,兩人甩開了隨從,縱馬來到了海邊僻靜處。

    “此番陛下差我前來,一則是看看守常練兵的情況,二則就是看看膠東災情的恢復,三嘛……此事機密,但不與你說不行。三就是陛下要徵準噶爾,又要親征,雖不履前線,卻也要坐鎮前方。欲效唐滅西突厥之故事,一路出河西走廊,一路出阿爾泰山。北線主將,我來擔任。這一次也是讓我前來熟悉熟悉。”

    這也算是在劉鈺的意料之中。

    河西走廊一線,定然是主力。北線,則是奇兵。

    縱然奇兵,也不可能只靠青州軍,而是會調各處精銳兵馬配合。

    劉鈺年紀太小,壓不住場子,鄂國公李九思正是合適的人選。

    李九思說完這件機密事,又道:“這一次陛下叫我來看看,你這青州軍到底如何。打仗,說花錢如流水,那都是往低了說。河套之糧,運送到額爾齊斯河一線,路上損耗,一石糧要二三十兩銀子。自京城至額爾齊斯河,九千里,北線縱為奇兵,卻也要保證能守得住。多一個人,一年用兵不算軍餉,就要三五石米,這就是百十兩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