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舒慕羲和 作品

第一七六章 十三張

    德川吉宗還是第一次聽到這麼“真誠不做作”的話。

    船隊運來糧米,只是因為聽聞有大飢,所以搏個雪中送炭之情,其目的還是為了多拿幾張貿易信牌?

    這麼真誠的嗎?

    德川吉宗是真的無語了。

    看著紙上的回話,卻又覺得這些話很可信。

    這個人認為狡兔三窟要隨時代而變,這個時代,有錢就有窟。

    大不了往歐羅巴跑,只要有錢就行。

    幕府這邊的政治和大順那邊不完全一樣,可是君主都有近乎無限的權力。伴君如伴虎這話,一點不錯。

    德川吉宗自己心裡也有數,只是分封體制下,他距離大順天子的權力還差一些。

    這個劉鈺想要搞錢,只是為以後做打算?

    若是一旦在大順那邊容不下了,就要跑路,所以才不顧一切地搞錢?

    這是個很聰明的人,因為那本小冊子和武人、戰馬的事,德川吉宗對劉鈺很感興趣,特意詢問過長崎奉行。

    長崎奉行也把初見之事說了一番,就說這個人知道細水長流的道理,並不會出賣太多的東西,以免出了大事,他就難以方便貿易了。

    這個聰明人如此直白爽快,雖然感謝有些讓人有所不齒,覺得這是一個不忠不義自私自利之輩,卻也不得不佩服這個人善於謀身。

    聽著劉鈺說有辦法可以緩解饑荒,只要能夠多給幾張貿易信牌……

    若是別人說,德川吉宗肯定不會相信,以為是妄人妄語。

    然而有前面那本關於幣制改革的小冊子做鋪墊,雖然在德川吉宗看來,劉鈺的人品極差,但卻相信對方有才能。

    敢於說這話,就一定能做到。

    這一次氣候變化帶來的饑荒,確實讓德川吉宗焦頭爛額。

    之前十年,不顧廉恥地搞“上米制”,以削弱幕府統治根基為代價,用減少參覲交代時間為抵償,讓各個大名們多給一些米,總算是熬過了財政危機。

    可剛剛熬過,去年剛取消了上米制,今年又來了一場氣候突變的饑荒。

    瀨戶內海周圍,氣溫突降,整個夏天都很寒冷。

    按照後世史書《德川實記》的記載,餓死了969990人,也不知道這麼精確的統計是怎麼統計出來的。

    今年冬天的氣候也還是不太對,看這樣子明年也是一個荒年,現在瀨戶內海附近周邊的許多地方,都已經出現了饑荒。

    米價倒是漲上去了,但……但這根本不是德川吉宗想要的漲價方式。這麼漲價,價格倒是漲了,可是一揆之類的事肯定不會少。

    劉鈺隨船帶來的幾船糧米,連聊勝於無都算不上,對於饑荒根本沒有根本性效果。幕府再財政危機,也不會差這幾船米。

    或許,此人真的有解決的辦法?

    他知道劉鈺不會日語,便和侍奉跟隨作為翻譯的儒官青木昆陽說了一聲,沒有選擇再用紙筆交流。

    劉鈺也不是一點日語也不懂,多少能聽懂幾個詞。

    他想出的換貿易信牌的東西,當然是地瓜。

    這玩意,自己不搞,日本人自己也會搞。

    最早搞蘭學的儒官青木昆陽,就寫了一本《番薯考》,使得地瓜很快在日本推廣開來。之前地瓜可能是叫薩摩芋頭,劉鈺在長崎也見過,可能還叫唐人芋。

    總而言之,地瓜推廣,也是這個享保大饑荒逼的。民眾要是都餓死了,誰來種田繳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