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舒慕羲和 作品

第一四零章 錯路

    跟在劉鈺後面的康不怠補充道:“公子,所謂,兵貴精不貴多。若厚軍餉,拿不出錢。若不厚軍餉,恐有‘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之怨。”

    “況且如今本朝尚未到強徵所有良家子子嗣從軍的境況。既有良家子籍,弟弟們也算半個莊農,父親若在父親為家主,父親若不在襲良家子身份的便是家主。若外面有產業便分家,若無產業,就是襲良家子的在外打仗,弟弟們在家務農。如此,朝廷也不敢強徵,否則良家子皆有怨氣。”

    康不怠一語道破了其中的關鍵,劉鈺思索片刻,也明白了其中的邏輯。

    襲良家子籍的出征,家裡的地總要有人種。並不是所有人都有永業田之外的產業的,也不是所有人都想僱長工的,這時候弟弟們其實就是個在家的勞動力。

    朝廷當然知道這些不能襲良家子但自小上過營學的是上好兵源,但並不想為了這些兵源就得罪龐大的良家子階層,默許了襲良家子的對弟弟們的壓榨。

    除非真到了有改朝換代之亂的時候,才可能大規模徵調這些良家子階層的弟弟們……然而那也是飲鴆止渴,一旦連這些人都徵召,良家子階層的生活必然因為缺乏勞動力而迅速下滑,不可能再保持下去了。

    理清楚這裡面的關係後,劉鈺雖然眼饞這些兵源作為新軍,卻還是忍痛將其過濾掉。

    後近代的徵兵體制不適合大順,還得走軍官團加“賊配軍”募流民的路線。

    想到這,忍不住嘆了口氣。

    一個完全出自一個十幾萬戶小特權階層的軍官團……怕不是什麼好事。

    真要到了那一天,恐怕要裹挾著整個帝國滑向一條未曾設想的道路。

    陳青海聽劉鈺微微嘆氣,以為劉鈺是心疼這些良家子生活也苦,想著劉鈺許是青天大老爺,便也大著膽子說了一些別的。

    “劉先生,十一二歲就要選拔入營學內舍的。各個府都有幾所內舍營學。再三年,考上舍。”

    “若說起來,其實也不公平。雖說一般良家子家裡也都有大牲口,但會騎馬和把馬騎好,卻不是一回事。”

    “考武德宮要馬術、槍法等等,自古就說窮文富武。若那些有官身的,自家子弟當然有錢吃肉、有錢學馬術,也有錢練槍法。我等這些人,縱然幾何算數的學問學得好,可想入武德宮卻難。馬術槍法武藝等,我們始終差一截。我看若再有個幾十年,凡入武德宮者,皆為官宦子弟。”

    康不怠是經歷過當年改策論為八股風波的,陳青海說的這件事,大抵算是當年改策論秀才為八股秀才的翻版:

    即便朝廷每年多花二三百萬兩銀子花在良家子階層上,但騎術槍法武藝這些就像是策論八股之爭裡的“見識、策論、大略”一樣,時間一久,官宦子弟優勢逐漸擴大,而且是“不違背制度下的考試”下的優勢擴大。

    劉鈺馬術好,槍法好,因為想玩槍馬的話,家裡有錢讓他去玩。

    杜鋒的馬術好,因為他爹是折衝都尉,在松花江那種鬼地方家裡還有僱工和佃戶,杜鋒更可以有大把的時間玩馬。

    康不怠能考上策論秀才,因為他家曾闊過。而當年連秀才都考策論的時候,尋常貧民家裡根本沒機會有那樣的見識、看一大堆昂貴的史書。

    哪怕整個良家子階層已經算是特權階層了,可在這個內部,依舊還是要分出上中下的。

    面對陳青海的吐槽,劉鈺也沒接話。

    他對武德宮的選拔也多有吐槽,就像是前朝的武舉一樣,考的那些東西完全就是選拔勇士的標準。孫吳兵法則又完全是運籌帷幄的大帥本事。

    槍炮一響地撼裂,世上再無趙關張,趙關張來了面對列兵線,也不可能再衝陣斬將七進七出。趙子龍雖勇,識得蹲在草叢裡的線膛槍獵兵否?

    不管是陳青海的怨氣,還是劉鈺的吐槽,其實內裡都是一件事:大順的軍制思路、建軍思路出了問題。

    這不是燧發槍和火繩槍的問題,而是整個軍制思路帶來的問題。

    改革也不單單是改火繩槍為燧發槍加刺刀那麼簡單,否則也只是個繡花枕頭,金玉其外敗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