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舒慕羲和 作品

第一一一章 廷議菜市場

    “是故孟子言:行之而不著焉,習矣而不察焉,終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眾也!”

    “既其為眾,則子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既然他們不知道,那麼就應該教化他們,讓他們知道。

    這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短句,有七八種解釋。如今換了個斷句的方式,立刻一切都說得通了:那群結社的,顯然啥也不懂。那麼他們不懂,就該讓他們懂。

    李淦只不過是個皇帝而已,讓士林怎麼斷句,讓士林怎麼理解,他是沒能力管的。

    既然有人這麼說了,那就是說這事會有人去告訴結社的士林,這是正確的理解。

    至於能不能做到……當然是肯定能做到的。做不到那就是在提醒皇帝,你們違約了。

    左平章事顯然是在傳達一下皇帝的底線,也顯然底線不至於這麼簡單。

    果然,左平章事又道:“而如天朝體面,若東周時候,縱有天子,體面何在?如今大爭之世,若求體面,必要有漢唐之武德,方有體面。”

    “今英圭黎國,歲入兩千萬銀;法蘭西國,歲入千五百萬,半於我朝,此皆西洋大國也。架船萬里而至南洋,我朝可有至西洋之船?”

    “傳教士多有禍心,不言真情,或為賞賜,或為傳教,而以‘朝貢’為名。眾人不察,沾沾自喜,此豈非自欺欺人?”

    “或曰,王者不治夷狄;或曰,分封外服隔絕往來……此皆掩耳盜鈴之言。兩千年前古人便知,今人卻不察,豈非可笑?”

    “若真有雄心,當效昔年列國之志,一四海而定文軌,方為真天朝。否則,則與倭人自號小朝貢何異?前朝徐光啟雲:會通中西,以求超勝。若不會通,如何超勝?”

    “通派使節,效張博望出西域、班定遠通大秦,方為漢之風;效蘇定方安西域、都龜茲,效劉仁軌白江口鎮倭八百年不敢覬覦九州,方為唐之雄。”

    “做婦人態,言什麼王者不治夷狄,此皆宋之弱氣、婦人之情。卻把宋之弱氣做天朝之態,實貽笑大方。”

    “野有人言,必破一分程朱,始入一分孔孟。臣以為,必破一分天朝,始近一分漢唐。”

    若是平日裡說出這番話,尤其是那句“必破一分天朝,始近一分漢唐”,只怕立刻要被唾沫星子噴死。

    各方定會引經據典,痛斥此言。

    雖說名義上大順的官方意識形態在講“破程朱理學”,可實際上幾百年的浸潤,又豈是這麼容易破除的?縱然明面上都在批判,可事實上卻深入人心,連帶著批判的時候,卻還是在原本的框架內批判,以為批判的是骨,實際上批判的只是皮。

    王陽明所謂: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大抵此意。

    然而今日朝會,不是辯經,而是在討價還價。

    就像是菜市場買菜,這不是評論白菜蘿蔔血緣更近還是蘿蔔芥菜血緣更近的時候。

    而是皇帝出價,文臣還價。若是都能接受,那就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左平章事是在幫皇帝出價,說的那幾句都是廢話,眾人聽得懂,真正有用的,其實就一句話。

    通派使節,效張博望出西域、班定遠通大秦,方為漢之風;效高仙芝定西域,效劉仁軌白江口鎮倭八百年不敢覬覦九州,方為唐之雄。

    簡而言之,皇帝開的價已經很明確了。

    首先,羅剎使團前來,承其帝位商討北疆政策這個事,不能動。

    其次,駐派使節團,出使羅剎,開眼看世界。不能動。

    蘇定方的安西都護府定龜茲,劉仁軌的白江口之戰,這是在說兩件事。

    西域,肯定是要平定的,這個沒得談。

    朝鮮的事,要趁著朝鮮內亂,加緊一下控制和滲透。

    一共這四件事。

    皇帝在告訴眾臣,這四件事,沒得談。

    如果接受,那就在朝堂上不要再反對了。士林輿論,也不要指桑罵槐、借古諷今。

    如果不接受,你們不是願意借古諷今嗎?好啊,諷為宋遼,那多沒意思?小家子氣。應該把漢武帝他老人家拿出來用用,也好些年沒人用《遷茂陵令》來諷了,劉鈺這個瘋子的奏疏上可是有這一條的,朕這回讓你們諷個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