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舒慕羲和 作品

第八十七章 變革的第一抹漣漪

    好在今日不是道器之辯,又非氣一之爭,天佑殿內並沒有過多的嘈雜。

    李淦將齊國公的奏摺示諸眾人。既入了天佑殿,自不是迂腐之輩,左平章軍國事讚道:“這劉守常倒是個善於靈機應變之人。羅剎內亂將起,如此一來,我朝不用再廢錢糧,可得北拓千里。”

    李淦亦笑道:“是啊。若不是他知西洋事,此事也沒那麼容易。那以諸卿看來,這三十萬兩,當不當花?既走內帑,也就不要宣揚了。每年三萬兩,雖多,若能換回百萬裡土地,卻值。”

    眾人對此倒沒什麼意見。著實值。

    左平章軍國事又道:“臣以為,齊國公另言之事極對。當以此事為例,擴充四夷館,廣招翻譯,駐派各國。”

    “一則若四夷有事,國朝可以知曉。如前朝萬曆年間,日本國關白侵朝,若是在日本有使,亦可提前知曉。再入琉球事,日本國侵壓琉球,若有使者,亦可知曉,加以警告。”

    “二來此事劉守常實乃天幸,可日後總不能全靠天幸。駐派諸國,各國動態儘可知矣。”

    一旁的那個異端天主教徒也道:“臣附議。此言甚是。前朝徐光啟言:欲求超勝,必先會通。欲求會通,必先翻譯。如今天下之大,九九八十一州,而赤縣僅為九一。各國往來,不知其虛實,實難處置。”

    “臣雖信天主,卻不奉教廷亂命。若其仍不許祭祖、拜天,則西洋既有東正、天主、新教之分,何以國朝不能有?心中有主,因信稱義即可。一旦禁教,則與西洋交往斷絕,恐對國朝不利。”

    李淦也正有此意。

    如果齊國公和劉鈺的判斷是對的,那這件事的確是個契機。

    若是換個別人去談判,可能幾十萬裡的土地就會拱手讓人。這件事帶來的巨大對比,任誰都會心動,那可是百萬裡土地。按照西洋人所獻的地圖,一共才有幾個百萬裡?

    這個機會,既可以說是天幸,也可以說是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

    如漢武北征,李廣迷路,或曰命數奇。然而霍去病那一路,為何就不迷路呢?難道不是因為他早就招納了一些匈奴人,對匈奴各地有所瞭解嗎?

    得虧劉鈺對西洋各國的情況多有所知,問俘虜問題的時候也總能抓到關鍵處。

    日後總不可能凡事都指望一人,擴張四夷館,增加翻譯,甚至駐派一些使者到國外,的確是有利的。

    李淦心想,這劉鈺的變革之心倒是不改。

    也不知是福將還是怎地,總能在意想不到的地方,抓住這樣的機會讓朝廷不得不做一些變動。

    若真能辦成,朝廷的底線和他靠一張嘴所得到的,實在相差太大,驚掉下巴。

    百萬裡土地在眼前,不過是希望國朝廣招翻譯、駐派外國。

    這等事之前說多半會被反對,現在說那就大不一樣。

    或是怕無史可依為藉口,現在他竟是懶得依史尋章摘句,直接創造歷史了?

    李淦醉翁之意不止在酒,他還想要談一談朝鮮的事。對於劉鈺想要把屋頂捅個大窟窿的想法,提前已經和這些人通了通氣,但有支持的也有反對的。

    藉著這件事想提一嘴,可還沒等李淦主動提,便有人先說起來這件事。

    “陛下,此事雖然可喜,但臣仍舊還是當日的想法。為了準噶爾與北疆安定,與羅剎交流,仍舊不要互相稱帝。至於朝鮮事,也與臣所言息息相關。”

    “若承羅剎帝位,則如法蘭西、英圭黎、荷蘭等國,如何稱呼?羅剎不朝,則法蘭西、英圭黎等國,必力求與羅剎同例。”

    “若如此,則朝鮮、琉球、安南等外服之邦,又將如何看待此事?法蘭西者,王國也;朝鮮者,亦王國也。法蘭西若與羅剎同例,則朝鮮何以臣服?久之,恐生叛心。”

    “再者,若其日後生了叛心,陰結西洋諸國,謀求自立,又當如何?”

    “若承認羅剎帝位,若與西洋諸國平等論交,則等同於周天子封三晉為侯,自毀禮樂。既天朝與西洋諸國平等論交,則朝鮮、安南等,亦會謀求與天朝平等論交。天朝到時又當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