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舒慕羲和 作品

第七十三章 法理問題

    前幾條都正常,只是最後一條,這事和劉鈺在齊國公那“誣陷”傳教士有關。

    因為劉鈺和齊國公開過一個玩笑,說傳教士給齊國公的翻譯是“齊國的雷古勒斯”,有列土封疆之意。

    這個當時只是作為一個玩笑,劉鈺順嘴胡咧咧。

    可他當是開玩笑,齊國公卻不敢當玩笑,事後立刻就把這件事奏報了皇帝。

    加上之後的禁教起源,再加上劉鈺在金水橋問對時候的幾句莫須有,讓皇帝對傳教士極度不信任。

    在戴進賢出使羅馬之前,皇帝派孩兒軍中的一些高手,弄到了幾張傳教士繪製的中國地圖。

    這種不信任感終於爆發了。

    在傳教士繪製的中國地圖上,漢地諸省、雪山、蒙古等地,都是分別標註的。

    漢地諸省的單獨地圖上,標註的名稱是“regnisina”。

    有了“齊國的雷古勒斯、皇帝還是凱撒”這件事,對於翻譯問題皇帝還是很在意的。

    這個地圖上的拉丁文,找了人專門翻譯出來後,意思就讓皇帝很不爽。

    這意思是“漢人法理王國”。

    而至於雪山高原、蒙古等地,也都是用的“xx法理王國”這樣的詞彙。

    用西方那一套,大順皇帝李淦,是兼任三個法理王國國王的皇帝,此時大順也也可以被分成三個法理王國。可就像是沙皇兼任芬蘭大公這樣的事,早晚要出大問題。

    這個“法理王國”的翻譯,就讓李淦極為不爽。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怎麼就分出來了一堆法理王國?

    爹老子的,額作為天朝皇帝,還用得著兼任什麼漢法理王國的國王?

    所以在解決喀爾喀蒙古這件事上,李淦考慮到日後不可避免的西洋諸國的影響,堅決不兼任蒙古大汗,也不以個人身份接受類似天可汗之類的稱呼。

    而是堅決讓蒙古諸部作為大順的男爵子爵伯爵,在法理上直接抹去蒙古法理王國的存在。

    毀掉那個“蒙古玉璽”,就是為了碎頭銜、洗法理,而不是宣稱頭銜作為副頭銜、以中華皇帝兼任蒙古大汗。

    而且在來之前,李淦再度召見了在華的耶穌會傳教士,告訴他們以後畫地圖別胡亂畫,更不要胡亂用詞。

    至於能不能接受,沒得談。

    當然,現在不是對喀爾喀蒙古直接亮出條件的時機。

    李淦登臺而坐,鼓聲悠揚,在一眾將軍和喀爾喀貴族的注視下,當眾下達了第一道軍令。

    炮兵按照御選的炮位進入陣地,鳴炮、攻城;御選夜不收騎手,在指定位置插標記旗,作為坑道挖掘的參照物;中吉營左右前標,列陣左右,防備城中出擊;松花江府兵輕騎逡巡側翼,防備哥薩克騎兵突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