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舒慕羲和 作品

第六十一章 趙括VS趙括

    這是法國軍校要塞課程之一。

    完全正確。

    sin9度,0.15,稜堡高三米,這一段防護坡的最長距離簡單一除,約是20米。

    防護斜坡可以讓稜堡上的火炮不需要調整仰角,炮彈打在斜坡上會彈跳滾動,殺傷範圍可以增大到40米。

    防護斜坡的後面,就是稜堡的護城壕。

    防護斜坡的終點,有一道胸牆。

    防守方的士兵可以站在胸牆處朝著斜坡射擊,配合稜堡上的火炮、稜堡高處的火槍手,形成上中下三層的立體交叉火力。

    在防守方火炮必然會被摧毀這個前提下,防護坡的這一段40米左右的距離,將是防守殺傷效率最高的地方。

    攻擊方的火炮在稜堡炮位暴露後,至少需要一天到兩天的時間才能反制摧毀。

    而這一天到兩天的時間,攻擊方會不斷髮動攻擊。因為必須要用步兵的肉體,去試探出防守方的火炮配置,為炮兵指示攻擊目標。

    運用得當,可以讓攻擊方流很多的血。

    不過,如果攻到了防護斜坡,那麼稜堡的陷落只是遲早的事。

    只要到了防護斜坡,或者用重炮反制守城火炮後轟開城牆、或者挖掘地道埋藏火藥,都可以在殘酷的肉搏後攻入稜堡。

    可現在,他的兵力並不充足。漢尼拔明白,這稜堡可能並不如自己想象的那樣能堅持很久。

    一旦這些土撥鼠挖到了防護斜坡前,自己就只能派出有限的兵力去和對方反覆爭奪。放棄防護斜坡和壕溝,稜堡陷落就只是個單純的時間問題。

    而不放棄,那也會耗幹自己的血,畢竟自己手中只有一百多士兵,兵力嚴重不足。

    但願,在這些人攻擊到防護坡前,援軍可以抵達。

    三天後,一道在稜堡前三四百米的壕溝已經成型,不斷加入的馬車掩護小組、不斷熟悉挖土技術的士兵,都讓挖掘的速度每天肉眼可見地增加著。

    第一道壕溝成型後,漢尼拔髮現這些人分成了兩部分。

    一部分人,繼續推著馬車掩護,就在靠近第一道壕溝的地方,挖掘更大的坑。

    堆積出的泥土,慢慢形成了一個小土包。

    有人用編織的籮筐裝滿泥土,在小土包的位置築牆,預留出了一個明顯是為大炮準備的炮位。

    望遠鏡裡看不到人的全身,只能看到在深邃的壕溝裡,不斷有人向前湧,就像是草原上的土撥鼠在地道里前進。

    有人扛著木料,扔到了“炮位”內,可以看到裡面有人正在往地上鋪木料。

    漢尼拔皺著眉,數了數炮位的數量,大約是三十個。

    也就是說,攻擊方至少有三十門重炮。

    之所以斷定是重炮,也是軍校的課程:

    攻城重炮,需要在炮位下鋪墊木料、木板或者原木,以防止重炮陷入到泥土中,導致炮口仰角不能掌握。像是地板一樣鋪開的木料,可以減輕重炮對泥土的壓強,壓力除以面積才是壓強。壓在輪子和泥土上、與輪子壓在拼接地板上,當然不同。

    這還是很正確。

    雖然現在還看不到重炮的影子,漢尼拔以多年的軍校經驗,還是憑藉那些炮位推斷出攻城方的重炮很快就會抵達。

    除了那些挖掘重炮炮位的人,剩餘的人則開始經典的z字壕延伸。

    法國軍校要塞工程學第三課:攻城方靠近稜堡的最佳選擇,是從第一道壕溝開始,挖掘z字形的壕溝,曲折接近。

    直接挖一條垂直線,守城的火炮可以直瞄射擊。一枚炮彈落入壕溝的話,就會穿糖葫蘆。那還不如毫無掩護,在地面上直接衝擊。

    z字壕轉折角度,要考慮稜堡的形狀、星角的分佈,計算出最佳的角度,在一個可調範圍內,選擇最省力的角度。

    挖掘z字壕的人,和之前挖第一道壕溝的人差不多。

    也是四人一組,第一個在前面挖本人深就向前挪動,後面的人跟進,將壕溝擴大。

    不過幾天的時間,稜堡外圍就像是一道蜘蛛網。

    無數的壕溝從第一道壕溝處向內延伸,蜿蜒曲折。守城方看不到任何一個暴露在外的人,只能看到不斷飛出的泥土。

    戰場上恐怖的靜謐,更讓城中的守軍壓力倍增。有人忍不住朝著壕溝開槍,可並沒有任何作用。

    炮兵大尉也放棄了試探炮擊的想法,炮擊,對z字壕毫無作用,除非有人發明出可以爆炸的炮彈,用曲線極大的臼炮發射。

    圍城的第八天,z字壕已經延伸到了稜堡前不到二百米的地方。

    和漢尼拔預料的一樣,z字壕挖掘到距離稜堡二百米、距離防護坡110米左右的時候,不再繼續向前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