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舒慕羲和 作品

終章 九三年(三)

    這些東西,說真的,讀書人、書生,真的未必能理解,或者說理解的過於理想了。

    但是,杜爾哥的改革,扛過了75年,終究還是沒有扛過88年的那場大旱災。

    可謂是“昨日重現”了。

    糧食奇缺、囤積居奇、底層暴動等等一系列的問題,很快演化成了法國之前幾乎沒法理解的“全國性”問題——在這一點上,法國終究還是欠缺了一段漫長的統一國家的歷史,也確實很難理解,什麼叫全國性的問題,而不再是地方的、教區的、某塊封地的區域性問題。

    某種程度上講,法國的運氣“挺差”的,剛搞了點國內統一市場、自由貿易的改革,就經歷了一場“小冰期”氣候——1783年的冰島拉基火山噴發,持續性地影響了歐洲持續十年的氣候、糧食收穫等問題。

    而這些問題,又伴隨著法國對於“國家”的理解不夠深入,缺乏長久的真正的內部市場統一的經驗,使得在應對囤積居奇、壟斷投機、必需品操控物價等問題上,缺乏足夠的應對手段。

    而另一重因素,則是因為東西方的交流、哥倫布美洲物種交換、大順這邊劉鈺搞了牛痘天花、東方農業技術傳入歐洲等等因素。

    使得法國人口從1700年的2000萬不到,暴增到此時的2900萬。

    這也使得法國出現了非常著名的【饑荒陰謀】:

    人口暴增。

    火山噴發導致氣溫變冷。

    再加上杜爾哥在這個時候,出臺了自由貿易政策,並且膽肥到上來就敢拿糧食搞自由貿易。

    於是,整個法國,全都懵了。

    封建,是有封建道德的,是有一整套體系的。

    資本主義,是有資本主義的道德的。

    封建道德下,這個地區的糧食不夠吃,是不準運走的。

    而資本主義道德下,或者自由貿易的道德下,市場的自由使投機者可以自由地向那些將以更多價格出售糧食的國家出口糧食,即使這意味著該國沒有足夠的糧食。

    【國際市場的自由貿易美德,取代了舊國家的道德義務】

    在舊制度時期,穀物是農民飲食的基礎,糧食安全是國王與其人民之間關係的核心。因此,國王及其政府有責任規範糧食貿易,確保國家和地方的供需平衡。

    法國之前,有一整套複雜的、具備管控的、強制的,麵包商法令細則。用來維繫基本的麵包價格。

    然而,十八世紀見證了自由的思想的發展,特別是將國家的經濟角色掌握在市場手中的願望。重農主義者在取消價格管制和取消貿易特權方面的理論希望是激活競爭,降低谷物價格並改善其分配。

    但是,這種轉換如此之快,使得很多人不適應。

    不是說,自由貿易不好、資本主義不好。

    而是說,封建社會上千年、幾百年,以史為鑑,一點點把各種遇到的問題給修補了。

    可以說,頭疼醫頭腳疼醫腳。

    但是,上千年、數百年的修修補補,最起碼在麵包價格問題上,是有一整套應對方式的。雖然不怎麼強,甚至治標不治本,但是最起碼有這個玩意兒。

    而杜爾哥搞這種改革,對可能發生的事,毫無經驗,完全沒法“以史為鑑”,更不可能有足夠的時間修修補補、使之完善運行。

    歷史,是階級的鬥爭的歷史。

    封建社會的鬥爭,造就了封建社會的一系列法度、政策,緩和矛盾。

    新時代的鬥爭,也自然會造就新時代的一系列法度、政策,緩和矛盾。

    歷史,本來就是在鬥爭中發展的。

    不是說,唸了個經,一下子所有問題都解決了。

    有問題,鬥爭。

    能解決,證明還沒到死的時候。

    有問題,鬥爭。

    解決不了,舊框架解決不了,那也證明舊時代完犢子了。

    但是,新時代,並不是說,一個政策一點,刷的一下,舊的問題都解決了、什麼都好了。

    不是的。

    而是會出現新的問題、新的矛盾。

    於是,面對改革,尤其是糧食可以自由售賣、跨省交易不再受限制後。

    【饑荒陰謀】也就應運而生:什麼他媽的改革。社會各階層,包括窮人、警察和政府成員,都認為,對穀物和麵粉的新貿易自由法,不是為了他們,而是為了滿足利益集團的議程,希望賺更多的錢。

    這本身,也是一種鬥爭。只不過,處在新舊時代之交,很多人把問題理解成為了簡單的、方便理解的、畫出來好人壞人的“陰謀論”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