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舒慕羲和 作品

第二九一章 最後的鬧劇(十七)

    也正是因為李欗想要“創造這個條件”。

    所以也註定了,這種基建道路的修築,資本並不肯來。

    其實道理也很簡單。

    既是要“創造”這個條件。

    那麼,顯然,這個條件還並不具備,否則為什麼要創造呢?

    既是這個條件並不具備,所以鐵路途經的肯定於此時都算是“蠻荒之地”,即便不算,那也肯定是人口稀少、交通不便。

    所以,短期之內,無利可圖。

    而等著創造了這個條件後,十年二十年後大抵是有利可圖的。

    但,一般來說,資本又不會主動謀劃十年二十年後的事。

    所以,大順修路搞基建的問題,就變得非常麻煩。

    比如說。

    劉鈺重整當初吳王的運鹽河、亦或者從武夷山連接閩江的運河等等,這些倒是真不缺資本。因為有利可圖,商人當然願意投資,回報率總的來說是不低的。

    而這些地方,說白了,你就是把鐵路、運河建起來一堆,仍舊解決不了大順最大的問題,也即是無法解決百姓遷徙到伊犁、黑龍江畔的問題。

    也即是說,從整個國家的層面。

    需要基建的地方,籌不到社會資本。

    很容易籌到社會資本的地方,又……倒不是說沒用,而是說站在大順這個國家的層面來看,意義不很巨大。

    理想化來說,最好是如修大運河一樣,以國家財政和勞役來解決。如果能變革稅制,搞募役法,以錢僱役,那自然最好。

    但實際上這也並不現實。

    現在大順朝廷的財政收入,比起二三十年前,算上內帑什麼的,肯定是高許多。

    但同樣的,大順的財政支出,也水漲船高。而且,很多財政支出是不能砍的。

    比如說,海軍、水手退役註冊補貼金、服役期滿去南大洋授田、海外駐軍、印度駐軍、對印的征服等等。

    此外,還有個修黃河的大頭支出。挖河道,固然說移民遷徙什麼的才是真正的難題,但也不是說解決了移民遷徙什麼的,挖河道就不用花錢了。

    不需要“創造”那種條件的地方,靠無形之手,可以解決問題——無所謂重複建設、無序發展什麼的,英國運河鐵路問題,就是這麼無序重複搞的,有人破產有人賺就是了。暫時這種資本主義的週期性問題,還不至於在大順帶來大麻煩。

    而必須要“創造”那種條件的地方,靠無形之手,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已經有條件的地方,又不是大順真正頭疼的地方;沒條件的地方,才是李欗需要琢磨著創造條件,讓資本抓人過去墾殖的地方。

    哪怕說,這個資本的持有者是朝廷自己、哪怕說搞遷徙過去繼續小農家庭農場。

    但運輸問題不解決,在帝國已經到了前蒸汽時代的擴張極限的狀態下,連徵稅都是個問題,也就根本不可能完成移民——墾殖——徵稅——再移民的循環。

    說到底。

    大順走到這一步。

    扶桑西海岸皆是華人之土,是一回事。

    九州之內的百姓,迅速遷徙,解決人均土地已經到崩潰邊緣的問題,又是另一回事。

    前者真的很簡單。

    有西海岸的黃金、有澳洲的黃金、還有這些年已經遷徙過去的人口、以及大順打贏了一戰把“海洋邊疆”劃到了好望角的現實。

    實質上,華人在澳洲和北美,已經擁有了人口優勢。

    北美東海岸的新教徒,被法國人和印第安人,堵在了阿拉巴契亞山以東。那是唯一能和大順的北美移民競爭的人口數量,而他們被堵在阿拉巴契亞山以東,短時間內華人在北美全無壓力。

    澳洲更不用提。

    所以,皆是華人之土這件事,以百年、二百年的視角來看,現在實際上已經做完了。

    但是,後者不一樣。

    後者,需要劇烈的、超大規模的遷徙。要保證每年遷徙的人口數量,要達百萬之眾,才有可能略微解決一下人地矛盾的問題。

    否則,到時候完成轉型,那絕對是劇痛無比的。

    最簡化來說。

    是以中原九州這個國家實體為考慮?

    還是以血緣上的華人同族為考慮?

    再簡化點。

    如果按照前者的思路,那麼,湖南、湖北、河南、陝西、甘肅、江西等等這些不可能獲得這場“海洋時代殖民之利”的人,是不是人?

    需不需要考慮他們將來必然要面臨的苦難?

    如果不是,或者說,不需要考慮他們。

    那,其實大順走到這一步,已經無所謂了。

    愛咋咋地,折騰死也行、慢慢等死也罷,劉鈺已經拿到了大航海時代的最後紅利、完成了對所謂“新世界”的最後瓜分,華人已經可以在將來的環太平洋地區拿到絕對的優勢。

    但如果是,或者說,也要考慮他們。

    那麼,就必須還要繼續折騰。

    而且,顯然,劉鈺已經摺騰不動了,得找一個還能繼續折騰下去的人,接好這最後一棒。

    老馬說:【新時代,在破除了一切過去事物的迷信之前,是無法開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