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舒慕羲和 作品

第二八三章 最後的鬧劇(九)

    那麼,政策呢?

    具體的政策,怎麼辦?

    王安石給出的方桉,在詩裡寫的清楚。

    【人主擅操柄,如天持斗魁】

    問題在於,這個方桉本身,就是空想。

    你大宋也好、大明也罷、大順也在內,算個什麼東西,能做到【如天持斗魁】?

    你啥組織力啊?

    你啥基層控制力啊?

    你真以為人主就是黃帝,能四面而知天下細微事呢?

    一年十幾億畝土地,收不到2000萬兩白銀的行政能力,也配談【如天持斗魁】?

    這倒不是在給橫徵暴斂唱讚歌。

    而是。

    我有本事收一億兩白銀的土地稅、但我不收。

    和我也想收,但我沒本事收。

    這根本不是一回事。

    你得先有收一億兩的本事,才有資格談“仁政”,我不收。

    而你壓根沒本事收,嘴上卻掛上“仁義”二字,那就純粹是我當不了首富是因為我不想了。

    不過,劉玉也沒有追問這個,而是問道:“如今有一些學問,漸成顯學。”

    “即所謂均田、十一、造船、移民、墾扶桑。”

    “先富小農,而後工商。”

    “如此,市場可得。”

    “如此,小農富,而為他人傭僱為工者,工資必高。”

    “亦可算是如今條件下,蘇子由之所謂‘其貧而不貴,貧富相持以為久,而天下定’之策。”

    “此種顯學,甚囂塵上,神魂漸成。殿下以為,或可行乎?”

    “又兼或,有復古儒生之言,摻雜其中。以為成鄉約、變井田,加諸其上,則更進一步。”

    這,在大順並不是什麼忌諱。

    一直以來,均田乃天下第一仁政的說法,就是政治正確。

    辦不辦是一回事,這個說法會不會直接被抓住殺頭,又是另一回事。

    這些說法,既然劉玉說都是“顯學”了。

    那麼,李欗肯定是不止一次聽過的。

    況且,這的確真的就是如今的顯學,尤其是新學派中顯之又顯的顯學。

    早在當年劉玉在松蘇主持下南洋的時候,和顏李學派那群人扯犢子的時候,這個想法已經在市面上出現。

    而伴隨著扶桑的移民,使得一些東西,似乎真的可以實現。

    之前諷刺顏李學派,說你們琢磨著人均五十畝地,壓根不懂算術,在這瞎想啊。

    可現在……

    扶桑、南大洋,真的有幾十億畝土地可以耕種,而且氣候適宜。

    小農夢想。

    井田復古。

    工商新學。

    這三種原本說完全不可能摻和在一起、甚至可能是不共戴天的學說,竟然搞成了一種大雜燴的顯學。

    不過,這個問題,難點不在於這是不是顯學。

    而是,顯學可以在民間。

    但是,顯學不能在朝堂宮廷有代言人。

    除非,顯學不再是顯學,而成聖學。

    否則的話……你個公爵、你個皇子親王,成了顯學的“眾望所歸”,你想幹啥?

    這是你這個公爵,還準備再進一步,準備在大順獲封個“安順公”?

    還是說,你這個親王,準備把這些顯學之士網羅府中,準備開天策上將軍府啊?

    甚至於,再低一點,不是王公,只是士大夫。

    那你這是準備“以一人之力、而易天下之學”?準備搞《三經新義》,改科舉,搞學校,以後取士皆以《三經新義》為標準答桉?

    即便說,劉玉說純粹是學術討論。

    但學術討論這種事,處江湖之遠,倒是行;而居廟堂之高,搞學術討論,那就有點嚇人了。

    最開始,李欗只是和劉玉談自由貿易,眉飛色舞,甚至要搞新天下。這個,問題一點不大。

    現在,劉玉問這個,李欗就感覺到略微有些彆扭了。

    他也沒有正面回答,而是打了個哈哈道:“此事,知難行易。”

    “昔者荊公變法,而天下亂。總不能如前人所言,荊公就是大奸臣吧?總歸是為社稷著想的。”

    “如今,黃河還未修成,我看此事,日後再說。”

    “待黃河道成……如國公言:後來人、後來事。”

    “不過,是不是可以行折中之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