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舒慕羲和 作品

第二四八章 必死之局 下

    那,養兵的錢,從哪來?

    大順的舊財政體系,哪裡養得起現在這麼多的野戰部隊?

    再者說,新學一系迅勐發展,幾十萬新學派的人,也是和世界貿易、工商業發展綁定的。

    真往回退,這些人靠什麼吃飯?

    這些人造反,可不同於普通的農民起義,這些人可是掌握此時先進的生產力的。

    雖然說,此時這些人相對於科舉體系來說,仍就算是“邊緣人”,甚至不能算是“讀書人”的範疇。

    但是吧,名是名、利是利。

    現在雖無名,但是這幾年對外擴張,他們吃到了紅利,利益還是拿到手了的。

    也即是說,雖然現在身份上不尷不尬的,但有錢賺、有事做、也能在殖民地和先發地區做官。

    雖然大順朝廷的政策,不是完全偏向他們,甚至對他們不是很好,弄得他們跟“小妾”似的,和科舉那種“正妻”不同。

    但是,湊合過唄,還能離咋的?

    可真要是反著動,讓他們不但沒“名分”,連實在利益都沒了。

    那就只能反了。

    所以,反著動,在劉玉披著封建主義、加強皇權的外衣,完成了一些列改革、打完了一戰後,反著動就是死。

    那麼,不反著動。

    不動。

    或者說,蕭規曹隨,行不行?

    即便說,不考慮每一天新興階層的力量都在增長、現在的外部市場擴張還沒到阻礙生產力發展相反還會促進生產力發展的階段。

    這些宏觀變化,通通都不考慮。

    那麼,就考慮一些最基本的癥結,土地兼併問題,蕭規曹隨都不行。

    伴隨著對歐貿易的發展、扶桑金銀礦的挖掘、印度波斯等貿易權的獨佔,每年海量的白銀流入大順。

    這為大順完成貨幣改革提供了條件。

    這種貨幣改革,不是說廢兩改元這種改革。

    而是要直接解決銅幣和白銀之間,不是輔幣關係,而是本幣和外幣的關係的情況。

    而且,這件事,大順肯定是要做的。

    因為即便不考慮新學一派。

    只算那些科舉出身的正統儒家官僚,他們也都認識到了銅幣和白銀之間的這些破事,並且認為這是百姓窮困的一個原因。

    而一旦完成了貨幣改革,那麼所謂的“蕭規曹隨”,就壓根隨不起來了。

    因為,劉玉現在搞得貨幣政策,實質上隱藏著極強的金融管控。

    有點像是“強制結匯”。

    大順本身是不產金銀的。

    對外貿易,是大順貨幣的發鈔行。

    對外貿易,又是管控的。

    管控的對外貿易,使得大量的白銀進入了銀庫,發行等額的紙幣。

    而這些紙幣,又基本只是在先發地區流通。想要對內貿易,還是要結算為白銀的。

    小額當然隨便換。

    額度稍微大一點,就得說清楚,這錢是幹嘛用。

    儘可能確保不要跑到內地去買地。

    紙幣是有流通範圍的,兌換行也只是在先發地區有,拿著紙幣去遠離先發地區的地方搞土地兼併,是不好弄的。

    雖然說,肯定會有許多的漏洞,肯定可以鑽空子。

    但畢竟麻煩,而是鑽空子找漏洞本身也是一種成本。

    加之一戰打完,修鐵路、搞印度、搞扶桑、發展工業等,收益率暫時非常高,遠沒到邊際效益的階段,此時的投資回報率也是高於買地收租的。

    是以,大量的貨幣,要麼在投資領域、要麼在商業運輸領域、要麼就是投降了殖民地或者新墾殖地區。

    至少,暫時是這樣的。

    而大順一旦完成了貨幣改革……

    那麼,松蘇地區的人,拿著錢,去河南買地,總不能不行嗎?

    原本還有銅幣、白銀、紙票、兌付、審查等等的限制。

    完成貨幣改革後,金融上的監管等於直接扔了,錢四處流動,全國通用。

    好處不提。

    只說壞處。

    這土地兼併的速度,不得起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