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舒慕羲和 作品

第二二零章 遷徙路 二

    “雖說家裡還有幾畝地,可現在,地是一點都不值錢。誰肯買咱的地?明知道這是要修河堤的、淤湖的,誰也不肯出錢買啊。”

    “若是有錢還行,去別的地界,買上幾畝地,也不用走,可這不是沒錢嗎?”

    王成氣鼓鼓地問道:“你們是都想搬?搬到那什麼扶桑地,就那麼好?”

    這幾個兄弟你瞅瞅我、我瞅瞅你,心道人一老,就講不了道理。這是我們想搬嗎?

    只是說,就是拗不過,不搬那就啥都沒有,還不如說把家裡的東西能賣的都賣了。

    要說想搬,他們真的不想搬。

    日子,這些年,真的就過的還行。

    大順這些年算是徹底解決了從鮮卑以來的東北問題,當然解決的方法比較簡單粗暴,也有很大部分是因著小冰期結束氣候轉暖的原因。

    犁庭掃穴加移民,農耕火器加科舉,基本上一路推倒了松遼分水嶺。緊接著就是小冰期結束,氣候變暖,基本上徹底解決了東北問題。

    西北問題,實際上就是蒙古問題。而蒙古問題,理論上,在明晚期就解決了。否則大順開國的那群人,尤其是一群陝地邊軍,在和後金交戰之前,就不會產生諸如“就是韃虜而已,又不是沒打過”的想法。

    西南改土歸流,甚至都算不上問題。至少至今為止,還未聽說有西南土司席捲中原而後稱帝的。

    邊疆穩定,烽煙少起。

    華北也基本重塑了小農經濟、運河之前雖然操蛋但也不至於到過不下去的地步。

    人均土地雖然伴隨人口滋生而減少,但兩年三熟制很快推廣開來,既是有需求,也是朝廷官僚主動推廣的。

    美洲的作物開始普及,玉米對西南山區來說是神器,地瓜土豆南瓜這些東西對山東亦算神器。

    和後世的農村一樣,中等家庭都有賬面地、有小地。賬面地是要納稅的,小地不入賬是不用納稅的。

    大順開國之後,又鼓勵山東多墾,一些河邊、澤地、圍湖之類的田,基本也不入賬,畢竟大順也已經許久沒有進行大規模的清查田畝了。

    一開始,魯西的地方官和水利官,還折騰折騰安山湖。

    到幾十年前,已經徹底“棄療”了,因為重新測算後發現,安山湖根本當不成水櫃,完全沒有給大運河補水的能力。

    既是棄療了,管的也就鬆了。

    等著完全放棄運河漕運之後,他們村子的人和周圍村子的,幹了一波,雙方死傷十餘人,搶了一大片湖邊的草蕩地。

    當然這種事也正常。

    全世界都這個吊樣,同是一國且股東很多事親戚的hbwc,歷史上兩家公司為了爭地,還直接僱傭了拿戰之後的大量退伍兵,甚至還有成建制的在西班牙扛過法軍的瑞士軍團,上了戰艦和大炮開戰。大順這邊村子打架爭地,還不至於說直接上成建制的退伍軍團,但打仗的目的是一樣的。

    最終,王家所在的村子贏了。因著他家出力甚多,“戰後”村子敘功,父子因“軍功”分到了七畝多草蕩地。父子幾人踏實肯幹,又怕累著牲口,竟是硬生生用鋤頭把這安山湖的草蕩地愣給刨出來了。

    後世有云,要想富,先修路。其實此時這個道理也非常有效。

    他們居住的地方靠近大運河,而京城,又是個標準的消費城市,算得上是馬爾薩斯經濟學裡的標準“有效需求”城市——官僚、軍隊、禁軍、作坊、軍工、火藥、皇家設施等等,全國的財政、漕米等在京城交匯,又下發下來用於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