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舒慕羲和 作品

第二零零章 凡爾賽和約(六)

    那裡的環境當然惡劣,至少比這裡惡劣的多。

    既是先苦後甜,這些在育空河活下來的人,自是把這裡的環境看作極樂世界。

    溫哥華,看看這名字,就知道歷史上發現這裡的,多半是個荷蘭裔。溫者,多半就是荷蘭的範的另一種音譯法,van。

    但在海達人的語言裡,這裡應該叫楓樹林。

    就如同荷蘭人叫的巴達維亞,改名為椰林城一樣。

    這座歷史上應該叫溫哥華的城市,如今也改名了叫楓林灣。

    楓樹,意味著溫帶。

    溫帶,意味著不像熱帶那麼恐怖,毒蛇蟲子瘧疾熱病等等,比起熱帶來簡直不值一提。

    楓樹,也意味著,這裡可以種小麥、種黃豆、種玉米……甚至種花生、水稻。

    當然,也就意味著,這裡四季分明。

    對於一群發源於中原的人而言,四季分明的地方,無疑是充滿吸引力的。

    這六十多人的探礦隊伍裡,除了探礦的,還有一些負責地圖繪製的、經緯度測量的。

    他們從已經聚集了不少人、初成鎮邑的楓林灣出發,準備沿著河順流而上。

    秋季不好出發,因為楓林灣到了秋季,就開始淅淅瀝瀝地下雨,下個不停。

    冬天倒是不冷,但是會一直下雨。

    也正好趁著冬季雨季,在這裡貼貼秋膘,等著明年開春雨停了,便可出發。

    楓林灣這個小鎮邑,如今已經有了600多人口,小半數還是嫁過來的海達女性或者加入公司的海達男性,不算多,但因著這裡是幾條河的入海口,也是毛皮公司在這裡貿易的據點,故而這裡已經出現了一個典型的中式貿易小鎮。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北邊的海達瓜依島上,已經發現了金礦,之前對海達瓜依島的金礦開採,使得大順這邊已經開始嘗試“國有土地分塊售賣”的模式,讓一些挖金子的在這裡安了家,開始墾殖。

    地主佃戶模式當然是不行的,因為地主就算有錢買上上萬畝土地,不挖金子的話,靠種地收租,估計100年能把船票錢給賺回來。

    都說若有前後眼,當知此地日後必然人煙鼎盛,早來早當地主。奈何既沒有人願意做這種超越三五十年的投資,大順這邊也壓根不允許能也只能有一個地主,而且是超大的地主,那就是朝廷。

    如今在這裡墾殖,也要繳納土地稅,不過都是交實物稅,以供學堂之用。

    顏李學派的一些年輕人,也來了這裡,按照他們設想中的“理想國”,搞顏李學派的實踐。

    鄉約、學堂、民兵、十一稅、土地禁買賣等等。

    還算不錯。主要是這地方,缺的就是有理想的文化人。

    大順當然是有流刑的,很多官員犯錯,也是基本往流刑去判,但一般不會往這種地方流。

    主要還是大順深知自己的核心是啥,也知道自己的基本盤是中國。

    所以,這些士大夫作為文化階層,流刑不是往西域扔、就是往黑龍江扔,算得上是“廢物利用”,從而增加那裡的文化傳承,增加邊疆的向心力。

    如同滿清統治下的地獄笑話,北方人均文憑最高的地方,其實是寧古塔……

    這種隔著大洋的地方,大順這邊是不可能把“寶貴”的犯罪的士大夫,往這邊扔的。

    好處就是重六藝而輕經書的顏李學派,在這裡和實學新學混雜在一起,倒是也少有空談扯犢子,學堂裡也是按照“由外而內學六藝、學不成六藝學一藝、學不成一藝學半藝、學醫術、學治喪、學紅白事、學種地、學鐵匠”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