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舒慕羲和 作品

第一三六章 逼著商人賺錢(下)

    大順這邊,講究個以史為鑑。

    而“史”,近在遲尺。此時距離大順下南洋也沒多久,大順的實學體系一直以來都在批判荷蘭的殖民模式。

    說荷蘭就是商人誤國,以國家力量為基礎,只為極少數商人發財。

    偌大個南洋地區、那麼大的殖民地,能把本國的紡織業乾死,這一直都是大順這邊的反面教材。

    當然也包括英國東印度公司,逼的英國紡織業暴動和1701大請願,這也是個反面教材。

    在這種三觀氛圍下,這種管控心態也就可想而知。

    即便大順這邊在歐洲口口聲聲喊自由貿易,但實際上踐行的依舊是老馬的總結:【早期工業,沒有特權和保護是不行的】;【剝離土地、對被剝削者的殘酷立法、補貼、特許公司、軍隊和艦隊、強制本國商品優先等等,這些都是工業資本家產生的條件】。

    此時,對於航運和貿易的進一步管控,暫時看來,商人們的反對情緒並不高,甚至可以說幾乎沒有。

    因為之前他們在波斯和紅海,要不得不面對英國東印度公司的競爭。而現在,這種競爭消失了,被朝廷用暴力手段解決了,在短時間內他們的貿易額是急劇增加、甚至可以說是翻番的。

    朝廷只是在官督層面上,要求商船註冊、禁止裝載印度商品去波斯土耳其等。

    別的……別的也就那麼回事。一些商品,加進口稅,純粹就是為了增加國庫收入,而不是為了抵禦競爭。

    大順要面臨的競爭,並不是別國商品進入本國。而是類似波斯、土耳其、歐洲這樣的外部市場,要面臨印度或者歐洲商品的競爭。

    而大部分能從波斯土耳其等地進入大順的商品,都屬於大順基本沒啥替代品的。這種時候加進口稅,不是保護目的,只是純粹的增加國庫收入的目的。

    比如乳、香,天澤香,沒藥,之類的玩意兒,非得埃塞俄比亞或者索馬里有;比如檀香,主產地還是大順控制的檀香山、和已經基本算是大順囊中物的東帝汶等島嶼。

    這些玩意兒,加點關稅,那就是為了白花花的銀子進入國庫,既不是保護誰、也不是限制誰,只能算大順一種特色的“中產稅”,沒錢玩什麼檀香?

    對這些玩意,大順巴不得學一學英國的裹屍布法桉呢,所有和尚寺廟必須得買大順官營的檀香,以增加政府收入,修黃河也好、造艦也罷。只可惜沒這行政能力,做不到,而且與民爭利的反對聲太大……

    基本上,大順這邊已經基本摸到了貿易、關稅、走私的脈,有了一個基本的清醒認識。

    而此時,和大順的歐洲戰略息息相關的,關於印度和波斯貿易的管制問題,很有特殊性。

    現在已經11月份了,正常來說,此時貨船就可以起航了。

    商人們為了多賺一筆,自然是希望朝廷暫時有所寬容。

    允許商船載著國產的商品,去跑一趟波斯或者紅海,在那裡卸貨之後,就近在印度裝一些可替代的貨物,比如棉布等,直接前往歐洲。

    因為這年月做國際貿易,是要看老天爺臉色的,一年的季風期是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