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舒慕羲和 作品

第一一零章 死與復仇(十)

    在北美問題上的不同戰後利益,只是中法同盟之間分歧的一個縮影。

    大順這邊不太可能理解的宗教問題,法國人有很多文章可做。

    大順依靠走私、貿易之類引發北美的諸多矛盾,渾水摸魚。

    而法國,實際上只需要在戰爭結束的條約中,要求英國在北美保障天主教徒的利益,即可直接激發北美清教徒對英國的無限反感。

    因為,清教徒連聖公會有教會、穿長袍這種事非常不爽《聖經》裡,哪一段描寫了傳教士長袍?哪一段寫了有教會這種東西?聖經裡沒有的東西,你居然在用,你這不純啊。

    這一點,東西方基本都出現了類似的情況:清教徒認為,天主教過於世俗化,不純;瓦哈卜派,認為奧斯曼過於世俗化,不純;復古派儒生,以及興起的考據派,也認為宋明理學,不純,假儒。

    只不過因為宗教隔閡,大順這邊可以理解宋明理學在明末開始的復古反思,卻不能類比地去理解清教徒、聖公會、和天主教之間的正統之爭。

    簡單來說,清教徒來已經進行了一系列改革的聖公會,都覺得難以容忍,覺得不夠純粹,過於世俗化。又怎麼可能容忍英國對天主教的讓步?

    故而在宗教這張牌上,法國人可以打一些“投入少、見效大”的手段,而這和大順的策略自然是有分歧的。

    這種分歧是無法彌合的。

    現在來講,擺在中法之間的合作障礙,是要不要去海峽決戰,登陸蘇格蘭。

    即便說,這個分歧暫時被擱置,同意大順的放棄海峽決戰而採取貿易絞殺內部崩潰的戰略,分歧依舊巨大。

    就算說不去海峽決戰。

    那麼,下一步,是將精力放在哪?

    北美?

    加勒比?

    巴巴多斯?

    還是先幫著西班牙打下波爾圖?

    法國的兵力總數不少。

    但就如約翰·莫當特死前所驚恐的那般,要是法國去打卡塔赫納遠征,那丟人的程度要比英國更笑柄。

    是以總兵力不少的法國,實際上能夠參與跨大洋遠征的軍隊,也就幾千人。故而,如果要實施大順的貿易絞殺戰略,中法之間還是要繼續合作。

    因為法國這邊能遠征的軍隊不多,可大順這邊其實也沒有多少能夠跨大洋遠征的精銳常備遠征陸戰隊,兩邊還只能合作配合。

    戰爭就是這樣,大順嚴苛訓練出來的、技能特化的戰鬥工兵,的確是強,但需要別人配合。

    就像是此時大部分的戰鬥,傷亡主要是靠炮兵、騎兵砍殺造成的。但是,沒有抗線的步兵,炮兵和騎兵卵用沒有。

    不管是在南洋、在印度,還是在直布羅陀,攻克堡壘的主攻的確是大順這邊的工兵,但在之前的圍困、阻援、封鎖、威脅等,還是要靠海軍艦隊、法國陸戰隊、以及法國的那批原本計劃用於登陸蘇格蘭的步兵。

    一樣的道理,想要繼續在西班牙、加勒比或者北美擴大戰果,兩邊誰也離不開誰。

    不過,確實,在宗教問題上大順這邊不太能理解法國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