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舒慕羲和 作品

第九十七章 屬性相剋(上)

    傍晚,大順這邊的偵查氣球撤去,英軍也開始藉著夜幕的掩護,將海灣方向的守軍聚集起來。

    軍官們將命令傳達下去後,士兵們都很興奮。比起在這種被圍困的狀態等死,他們寧願拼一波。

    只不過這一次攻擊,只能依靠步兵和船隻被焚燒後上岸的水手,炮兵是無法提供支援的。

    因為大順這邊的圍攻工事,即便白天,且就算大順和法國的炮兵不還擊,炮擊也沒有什麼效果,況於晚上。

    將兵力從展開到各處炮臺據點的狀態,變為集結起來,再轉變為進攻展開,這也是需要時間的。

    而不是說軍官命令一下,在幾里地外駐守海灣炮臺的士兵,就能瞬間完成重整、編隊,對大順的圍城壕溝進行反擊。

    英軍開始聚攏兵力的時間,是傍晚,休息之後,計劃發起進攻的時間,則是深夜接近凌晨的時候。

    因為月亮軌跡的問題,在後半夜升起來的月亮,也多少可以為進攻提供一些光亮。

    因為退潮漲潮的關係,海灣方向的中法聯軍想要使用浮動炮臺炮擊、然後掩護法國海軍陸戰隊和大順在那邊的少量部隊從海灣進攻的話,至少也要到早晨九點鐘。

    是以,英軍這邊理論上有大約四五個小時的時間,突襲大順軍在地峽方向的營地,奪取物資、焚燒大炮、搶劫西班牙商人的店鋪。

    應該說,英軍還是訓練有素的,在這種情況下整編隊伍且完成進攻展開,並且不被大順這邊察覺,的確需要一定的組織度。

    而在直布羅陀駐守的英軍,之所以擁有這樣的組織度、或者說戰術體系方面英國陸軍和大順陸軍之間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對比,那未免就需要“小孩沒娘,說來話長”了。

    此時駐守在直布羅陀的英軍主力,是第20步兵團,其老長官是詹姆斯·沃爾夫,原本歷史上的稱號是“加拿大征服者”。

    也就是線列兵時代那個經典場景列隊行進的英軍,頂著法國的火槍前進到30步後,立定,齊射,一波打崩了法軍,加拿大易手的那一場的指揮官。

    詹姆斯·沃爾夫和此時英軍在直布羅陀的指揮官約翰·莫當特,是老相識。當時還正在追他侄女,算是侄女婿。

    老到詹姆斯·沃爾夫服役參加歐洲戰爭的時候,就是跟著莫當特混的。之後升了上校,一直在第20團當團長,也就是此時駐紮直布羅陀的英軍主力。

    羅什福爾港圍攻事件中,他的部隊被調集過來參戰,仍舊是約翰·莫當特的手下。

    只不過,當時討論在中立的大順商船在港內的情況下是否繼續進攻的時候,沃爾夫認為海軍不需要炮擊,完全可以由陸戰隊在無掩護的情況下直接上岸進攻,這樣就可以避開中立國的商船,對法國造成威脅。

    事後的分鍋大會中,沃爾夫因為這番話,並沒有受到牽連,反而受到了重用。

    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

    其一,他爹剛升了上將。

    其二,威廉·皮特的戰略,從一開始就沒覺得能夠通過登陸法國扭轉戰局戰略上的防守核心利益,有時候可以表現為進攻的形式,如果不理解,可以想想後世的中國明明在美蘇爭霸的狀態下是標準的戰略防守,為什麼會有一個類似“好鬥的公雞”這樣武德充沛的外號。

    威廉·皮特進攻法國的目的,不是擊敗法國,而純粹就是為了進攻而進攻,進攻本身就是目的。進攻才能調動法國,讓法國無法集結兵力去北線,也無法集中艦隊威脅英國和北美,而是會預留大量的軍隊和艦隊,在漫長的海岸線上,防備英國的襲擾,而英國可以用這種無價值的進攻保證自己的核心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