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舒慕羲和 作品

第五十九章 三戰定印度(五)

    那麼他們作為擲彈兵的使命,在衝上斜坡斜堤之後,就算是完成了。

    剩下的使命,就是打炮眼,把斜堤、壕溝和凸角堡這段地方炸開一條通路,平整之後把大炮拉上來。

    訓練多年,這些士兵可能會在戰鬥中懵逼,但一旦冷靜下來,鉛彈和炮彈不是在耳邊嗖嗖亂飛的時候,他們還是很容易明白自己在幹什麼、這麼幹有什麼目的。

    二狗的幸災樂禍,是說到時候炸起來容易、挖起來難。他們這些戰鬥工兵負責炸,等著日後這堡壘還得自己用,到時候就又得把炸了地方補回去。

    而且,很可能在補完之後,還得繼續加固,在原本的基礎上繼續擴建。

    畢竟,聖喬治堡,只是英國在南印度地區防禦最好的稜堡。而並不是一個理論上的完全體稜堡。

    理論上的完全體稜堡,是立體分層的,內部不是空心的有空地的,而是層層疊疊的像是個多層蛋糕一樣的結構。

    理論上,應該還有幾個高度更高一些、但不要太高的主堡,在凸角堡的後面,也就是稜堡的中心部位。

    在主堡上也要部署火炮和射擊孔,從而讓千辛萬苦奪下凸角堡的隊伍,依舊受到高處火力的射擊,從而無法集結隊伍。

    只能以少量的部隊,沿著中堤牆,繼續衝擊,直到徹底拿下主堡,才算是真正破壞了稜堡的全部防禦體系。

    但顯然,那樣的稜堡造價實在太高,英國此前在印度的投入,實在不足以支撐起這樣理論上的完全體稜堡。

    而這座在李自成、張獻忠還在和洪承疇打仗時候就建起來了根基的稜堡,顯然走的是類似春秋之前武裝殖民的“城”的概念,而不是單純的軍事堡壘。

    內部需要用空地做倉庫、殖民政府、財會機關。

    相對於中國意義上的“城”的概念,小了些,裡面的建築不多。

    相對於理論上稜堡的“堡”的概念,又大了些,以至於裡面沒有更高一層的主堡結構,過於空曠。

    於是這種堡壘的缺點也是明顯的,一旦一角被攻破,那麼整個堡壘的防禦體系就被瓦解了。

    而如果不是“城”,而是純粹的軍事意義上的“堡”,攻取一角,並不會瓦解全部的防禦體系。

    當第十三工兵營登上了聖喬治堡的南側凸角堡之後,整個聖喬治堡南側的防禦體系,即宣告瓦解。

    現在能威脅到佔據了凸角堡的十三營的火力,只有靠近海邊的方向,向南延伸出的一段射擊區,但那裡已經在剛才的艦隊炮擊中被壓制損毀。

    英國人在印度之前的低烈度戰爭,和關於劉玉說的“英國資本不會捨得投入太多錢,哪怕明知道大順的軍力已經崛起,但他們更傾向於假設大順一定不會參戰”問題,使得聖喬治堡的防禦有很大的問題。

    這也是杜鋒琢磨著從南側防禦脆弱處,不走尋常的持久炮擊掩護,以專業的戰鬥工兵強攻一角這個計劃得以實現的根本。

    現在,第十三、十四工兵營,只需要守住凸角堡、構建炮兵陣地、構建胸牆,把壕溝到凸角堡這段高坡炸開後平整出道路,讓後面的大炮上凸角堡即可。

    杜鋒不希望戰鬥工兵營有太大的傷亡,因為他要持續作戰,一旦拿下聖喬治堡,他就要立刻北上加爾各答,攻取威廉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