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舒慕羲和 作品

第二十九章 洋務運動式思維

    所謂皇帝的洋務運動式思維,本質上非常簡單:

    即,封建頭子和一部分官僚,認為且認識到先進的武器和技術,可以有效地強化封建統治。

    類似鐵路這種東西,和皇權並存,其實一點都不違和。因為大運河的兩千裡漕運, 之前就已存在,而且也絲毫不違和。

    而對一個封建帝王來說,造反上位之前,內地嚴峻的社會矛盾,是他們可以利用的。

    一旦屁股坐上了龍椅,實質上, 內地嚴峻的社會矛盾、土地矛盾, 其實對於皇家這一家一姓來說,到如同是個負資產。

    或者說,是最可能威脅他椅子的力量。

    包括這些年松蘇崛起的資本財團,大型的鹽場之類,在皇帝看來,這算個啥呀?一獄吏足以的玩意兒,比得過內地的農民起義嗎?

    內部的矛盾,實質上已經大到了幾乎所有資源,都要用於緩解現有矛盾的地步。那麼社會的停滯也就是某種必然了。

    包括劉鈺在內,大順朝堂之上,誰也沒有能力繼續維繫舊的社會,不斷平息緩和舊時代的諸多矛盾。

    區別就是,皇帝希望引入先進的武器和技術,依靠外部的資金和財富,繼續壓制舊時代的諸多矛盾。

    而劉鈺的思維, 則是我把舊社會本身給砸碎了,那麼舊社會的矛盾不就不存在了嗎?我緩解不了舊社會的矛盾, 那我直接把舊社會殺了不就完事了?新社會當然也有矛盾,但那是新的,需要用新的辦法去解決, 促進社會進步,沒問題。

    非要說本質的話,皇帝現在的思維,其實和滿清末期靠著外部帝國主義勢力續命的思路,差毬不多。

    都是引入一支之前傳統天下內不存在的力量,來壓制內部的矛盾,更有效地強化統治。

    本質差毬不多,表現出來的區別,無非是這支“之前傳統天下不存在的力量”,把握在大順朝廷的手裡,並且可以通過對外擴張,強化這種力量。

    優勢在於,滿清末期的洋務派,認識到了先進的武器和技術,可以有效地強化封建統治,並且也知道這些得需要工商之利。

    而帝國主義在外,沒有外部市場;內部又因為這樣那樣的條約, 導致內部市場已經放開。所以他們的每一次“工商之利”,實際上都是在激化舊時代的矛盾——對內部小農經濟的舊社會而言,棉布是南通紡織廠產的,還是曼徹斯特紡織廠產的,是無區別的。工商之利,得有市場,外部市場又搶不到,只能和帝國主義一起搞內部的市場。

    而大順皇帝則是在上次松蘇南巡之後,考慮到了這個問題,故而是擔憂松蘇等先發地區激化內部的舊矛盾的。

    這也是為什麼大順皇帝支持對外擴張的原因,資本一旦轉起來了,旁邊就是龐大的內部市場,你不讓他吃,那就得給他在外面找吃的、找血食。

    因為大順皇帝選擇了“依靠‘外部’力量,強化封建統治”的道路,那麼這個“外部”力量就必須要強大。而強大,就得不斷給他找血食,否則他就要往裡面吃了。

    雖然皇帝可能並未能夠理論性地認識到這一切,但憑藉狡詐而老練的統治階級嗅覺,還是選擇了這樣的一條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