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舒慕羲和 作品

第九章 理藩學(中)

    相對於英國人對印度土地制度、基層稅收的理解,大順這邊如牛二這樣的人,其實理解的更深刻一些。

    英國的情況,和大順這邊完全不同,甚至和整個亞洲古老帝國區的情況都不同。

    生搬硬套,是很容易出問題的。

    之所以說大順如果主動出擊、開啟侵略和殖民,至少在亞洲問題上比英國人看的透徹, 從歷史上的一件事就能看出來端倪。

    歷史上1768年開始的孟加拉大災荒,最常見的場景,就是一個村子的稅是固定的,而村子裡有人逃亡之後,土地稅全都壓在了沒逃亡的人身上,最終沒逃亡的人也只能選擇逃亡。

    大順作為一個經歷過明末那場災荒、並且是從明末那場災荒中崛起的政權,對這種連鎖反應簡直不要太熟悉。

    大明末期, 在很多士大夫的記錄上, 都能看到這種逃亡之後稅全壓在沒逃亡的人身上,最終招致潰爛似的大逃亡的流民場景。

    英國人最開始並不能理解印度傳統的柴明達爾到底是什麼玩意兒。

    如果以極簡的方式描繪一下莫臥兒帝國以來孟加拉地區的治理和稅收制度,大約是這樣的。

    孟加拉因為地理位置和貿易的關係,比較早有了從實物稅進化到貨幣稅的條件。

    孟加拉不再徵收實物稅,開始徵稅貨幣稅。

    末期總督,進行了土地改革。

    將孟加拉本地的豪強,強行遷到了相對貧瘠的奧里薩地區;使得政府掌控的孟加拉土地增加,然後派遣稅吏去徵稅,而不是讓控制土地的豪強納稅。使得政府稅收迅速增加。

    貨幣稅代替了實物稅。

    銀行家、高利貸者、商人階層開始崛起。

    稅吏代表政府,在驅逐了原本豪強的地方徵稅,很快這些政府官員中的一些人,取代了原本豪強的地位,因為畢竟沒有一個穩定的科舉制和穩定的中央政權,他們在地方紮了根。

    崛起的稅吏、商人階層、高利貸者等, 想要固定自己的利益,於是聯合了西拉傑的外祖父, 新興階層和軍事貴族合作, 幹掉了原來的節度使,政變上位。

    為酬功勞,確定了原本稅吏、高利貸者、官員等的地位,達成了一個軍事貴族、金融集團、原本的稅收官吏這三方合作的新統治集團。

    一部分原本的稅收官員,搖身一變,成為世襲的地方勢力。

    這種東西,叫寡頭也行、叫新豪強也行,差毬不多的玩意兒。都是在改革和混亂中,攫取了巨大利益的一群人。

    孟加拉之前的財政收入,每年大約是1600萬銀盧比。其中在改革和政變中新崛起的15個寡頭,繳納了1100萬盧比。

    除了包給英國人的加爾各答,剩下的14個寡頭裡,4個是舊時代的封建王公,老牌地方勢力;6個是原本的政府官員,通過改革期間的侵吞土地然後世襲化;1個是軍功新貴,靠自己打出來的,因功受賞;剩下的都是金融家,商人,在改革和之後的混亂中,通過放貸、柴明達爾徵稅權抵押、土地質押等方式,成功上位。

    這14家寡頭,承擔了大約60%的稅收。他們和軍事貴族的同盟,是舊孟加拉的統治基礎。

    莫臥兒帝國末期,孟加拉的一系列改革中,受益最大的兩個群體,一個是前政府官員、另一個就是金融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