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舒慕羲和 作品

第八五九章 備戰(二)

    反倒是叛亂者、起義軍、藩屬國、鄰國,需要拿破崙、霍去病、岳飛、項羽、漢尼拔這樣的戰術天才。

    為什麼劉鈺的軍改能夠推廣,並且得到了勳貴集團的支持?因為保守和反動的勳貴集團,需要保持政治上的現狀和地位,不得不在技術上往前邁一步。

    最終結果就是,勳貴集團和良家子小貴族,重新穩固了他們在政治上的地位。

    沒有走向《紅樓夢》故事裡,轉型耕讀科舉的窘境。

    勳貴集團依舊依靠血統。

    良家子集團,實質上轉為了“技術中產”,並且在意識形態上迅速滑向“中產”或者小資——我的技術、一技之長,是我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我尊嚴或者人的價值的體現,並且迅速地“行會化”——良家子集團,可以看成一個變種的“軍事組織技術行會”,而行會是排外的。

    就像是優秀的織繡工匠,在面臨工業化時,有兩種哭泣。

    一種,是單純經濟上的哭泣:自己的職業,被工業化生產毀滅。

    一種,是精神上的哭泣:自己的價值和尊嚴,通過自己的手工產物體現,當手工產物消失後,自己的價值和尊嚴靠什麼體現,自己何以為人?

    能夠摧毀這個軍事組織技術行會的力量,自然也只能是工業時代的力量。也就是一種全新的、嶄新的、碾壓舊時代的、工業時代的組織技術。具體怎麼辦,後世有一本書恰好就叫《怎麼辦?》。

    但顯然,此時世界的物質基礎,還不夠。

    所以大順的這種組織模式,在這個各大“強國”比著看誰更爛的世界,還是很有優勢的,也非常契合大順這種大家爭做人上人的社會環境。

    既然都相當人上人,上車的人,自然會關門。

    所以僅從經濟、土地所有制的角度來看錫蘭的歸義軍,他們好像和良家子差不多。

    都是按照人丁家庭,以一千戶為一折衝府,或者叫營,下面分多個連,實際上就是個大型村社。

    土地歸國家所有,不得買賣,每戶授田50畝,另還有村社公田20畝,村社的這些公田一般作為種植園經營,種植椰子或者咖啡,不準種茶,違者流三千里,連坐。

    因為錫蘭氣候的特殊性,使得不管是耕種季節,還是採摘收穫季節,都必須使用大量的僱工。而伴隨著種植園的發展,也使得錫蘭擁有了大量的類似於蘇北摘棉花的“閒民”,農業生產是不成問題的。

    但隨後的軍制、晉升途徑等,就不一樣了。

    歸義軍在男子成年後,要自備一些東西,參與軍事訓練。朝廷會配備戰馬、火槍、火藥、軍裝、鉛彈、大炮等。但諸如干糧袋、自己的零食好吃的、零花錢等,還是要自己準備的,而且在入伍操訓的時候會有檢查,如干糧袋等必須是制式的、自己家老孃們兒縫的。

    負責訓練他們的折衝都尉,是朝廷派來的,不是本地人。

    他們平時其實也不需要調動,準確來說,他們更像是預備役,以土地為津貼的預備役義務兵。

    朝廷也壓根不給這些人發軍餉。

    大順理論上,在錫蘭的正規野戰部隊,或者叫拿白銀軍餉的正規野戰部隊,只有四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