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舒慕羲和 作品

第八二四章 志向

    劉鈺的意思就是,男耕女織、農主工商副這個情況,是不可能持久的。所以你們如果試圖設計未來,而不是復古,那麼就該嘗試在鄉社發展工商業,一種與之前和現在劉鈺搞得那種都不同的、鄉民參與而不受商賈盤剝的工商業發展模式。

    因為,土地問題,從更宏觀的角度看,只是一個向未來過渡的問題。

    過渡、轉型,都可以。

    就像江蘇的改革一樣,不管是動部隊也好、抓流放也罷、熬過這個最艱難的轉型期,還是要考慮未來的。

    未來在工商業上,你們還是花點心思,嘗試一下農村發展工商業的路線吧。

    而土地問題,你們其實已經走到了舊時代的盡頭了,不可能超越王源提出的那一套“惟農有田”的東西。

    可有田之後呢?

    是男耕女織?

    還是農業配村社工商業?

    說到底,還是兩邊對未來的分歧。

    江蘇的特殊情況,使得這個屬於未來一代人的分歧,早早在淮南地區展現出來。

    要種田,得買豆餅肥田。

    以現在的價格,一石豆餅灑在田裡,增產的絕對比一石豆餅值錢。

    買關東的豆餅,能靠原本的男耕女織嗎?

    哪怕進階的男耕女織配新織機的模式,那鐵輪織機死貴死貴的,而且噁心的期貨交易又讓個人很難拿到合適的棉紗。

    生產效率的提升,使得社會分工更加的明顯。

    原本,有童謠:四人紡、一人織。

    如今升級的織機,靠原本框架的改良紡車,要十六人紡、一人織。

    全靠自給自足這一套,一個大村社自己都無法完成男耕女織的全套循環。

    至少在運河兩岸的村子,想要富裕,只能作為蘇南地區的附庸而存在。

    如信上所說,趁著基建完成的機會,搭車轉型。晚了就沒機會了。

    可轉型之後,實際上這個鄉約鄉社原本的意義就不存在了。

    因為,江蘇模式是不可能在天下推廣的。

    他們立志解決的,是為整個儒家文化圈找一條出路。一旦轉型,也就意味著,從普遍性,變成了特殊性。

    不是所有地方,都有運河、港口、資本、廣大的外部市場的。

    劉鈺這封信,實則是給他們指明瞭三條出路。

    如果是為了現實,延續顏元、李塨、王源等人指望著地主自發獻田的方式,那麼請不要在淮南這種壓根沒有這種主要矛盾的地方嘗試。

    去河南、陝西,去那裡的村社,嘗試一下鄉約、鄉賢這一套,在不暴力解決的情況下,找出一條有地主存在的鄉村“富而後教”之路。

    如果是為了未來,那麼就放棄這種空想,假定未來,工商業必定能容納更多的人口、工商業的權重也會如南通附近村莊一般“主為副、副為主”。

    那麼,就請放棄現實,暢想未來,為鄉社找一條以工商業為主、農業為副的路。一條和淮南圈地區那種僱工幹活、僱工實則一無所有的路不一樣的鄉村之路。

    如果是為了朝廷、國族,那麼,就去遙遠的檀香山,用你們最優秀的弟子,花上十年二十年的時間,探索出一條快速同化、藩屬化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