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舒慕羲和 作品

第七八四章 工業革命(一)

    手攏在袖子裡,身上的棉襖保存著一點點熱氣,鞭子夾在咯吱窩下,馬兒聽話得很,並不需要鞭子抽打。

    冰面上密密麻麻的全是馬蹄刺掌留下的痕跡,每天不知道有多少輛爬犁從冰面上經過。

    傍晚時候,商隊抵達了遼源州,三江口。

    這裡,已經接近東西遼河的交匯地。站在東遼河放個二踢腳,西遼河上也聽的真真切切。

    西遼河上游赤峰、通遼的羊毛;東遼河上游的黃豆三件套、高粱兩件套,在這裡交匯。

    憑藉著遼河的水運優勢,以及冬季結冰後的免費高速公路優勢,遼河流域,早早被拉入了改革後的江蘇省的初級資本主義體系之中。

    或者說,資本,正在按照自己的需求,改變了山海關以外的廣闊地區。因為那裡是相對來說小農經濟最脆弱的地方之一,不是當地百姓不想搞男耕女織,實在是條件不允許。

    整個松遼分水嶺以南的大部分沿河的交通發達地區,在這些年裡,已經徹底淪為了江蘇資本的經濟附庸。

    蘇南的資本,想要吃飽。

    蘇中加蘇北,遠遠不夠滿足蘇南資本的胃口。

    最顯著的一件事。

    松江府銀行的紙幣,在遼河流域,成為了法定貨幣,徹底取代了白銀和銅錢。

    實際上大量超發的、沒有足夠白銀黃金兌換的紙幣,沿著遼河運輸線,用紙幣將松遼分水嶺以南的柞蠶絲、黃豆、豆餅、豆油、高粱、高粱酒、木焦油等,運到了蘇南。

    這麼說吧。

    在大順大部分地方農民普遍貧窮,很多底層百姓還吃不飽、蛋白質攝入量嚴重不足的這個時代。

    松遼分水嶺向南貿易的最大宗物資,是香噴噴的榨油之後富含蛋白質的豆餅。

    而這些豆餅中的一大半……作為肥料,用在蘇北圈地種棉的棉田中。

    正如今年,也就是惟新五年秋天,劉鈺在蘇南與大量資本家的談話中指出的那樣:

    “東北地區的百姓,不是不想男耕女織,但是條件不允許。棉花種植是不可能的幻想。”

    “資本在東北地區的任務,不是瓦解男耕女織的小農經濟,因為它根本就不存在。”

    “而是應該迅速將松遼分水嶺以南,拉入到資本的經濟體系之中。使得糧食、農產品,全部商品化,作為江蘇資本的附庸。”

    “要用蘇北的棉花、南通的棉布、江浙的小商品、松江府的紙幣,沿著遼河,利用海運,迅速且暴烈地將松遼分水嶺拉入到這個資本的經濟體系之中。”

    “最簡單的一個循環,就是用東北的豆餅肥田,種出更多的棉花,然後感謝東北寒冷的冬天所造成的對棉花的大量需求,再換更多的豆餅。”

    “紙幣,只需要保證能夠買到蘇南的棉花、棉布、小商品、絲綢、南洋的蔗糖香料、江西的瓷器,那麼,就等於紙幣能夠買到遼河流域區5000萬畝土地的大豆高粱。”

    “而5000萬畝土地的大豆高粱,又加強了紙幣的堅挺,這是江蘇實行全面紙幣改革的重要助力。科學院,絕對不允許在瀋陽地區嘗試概念棉種、推廣棉花種植。”

    這番話,已經很赤裸了。

    既是對過去這些年改革將一些地區強行拉入資本主義體系的總結。

    也是在他即將離開江蘇之前,對資本的一次重要提醒。

    實際上,現實也正是這樣發展的。